應盡快公布調查結果
查清不合格產品流向
食品安全信息公開“躲貓貓”的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今年2月底有媒體報道湖南部分鎘超標大米流入廣東,廣東省衛生廳在通報鎘超標大米流向時稱“部分退貨的問題大米由湖南經銷商銷往廣東省個別地區用於飼料用糧”。“個別地區”指哪裡,至今仍未公布。
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朱毅表示,食品安全信息越透明越能減少恐慌,“猶抱琵琶半遮面”隻能損傷自身公信力,且讓事態復雜化擴大化。部分消費者質疑說,是維護百姓健康重要,還是維護生產不合格食品的企業重要?
朱毅說,黃曲霉毒素被國際腫瘤研究機構劃為Ⅰ類致癌物﹔羅丹明B可能有潛在致癌作用,常被不法商家非法添加在辣椒制品上著色﹔鎘進入人體后的排出速度很慢,慢性鎘中毒潛伏期一般為15—20年,對健康危害最嚴重的靶器官是腎臟,主要危害是導致結締組織損傷、生殖系統功能障礙、腎損傷、致畸和致癌。
廣東一位長期在食品執法部門工作的執法人員說,含有鎘、黃曲霉素的不合格“慢性中毒”食品,一般不會突然引發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可能對食品企業違法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決不能把不良企業的利益和地方GDP置於公眾食品安全利益之上。”劉俊海說,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應該盡快公布調查過程及調查結論的詳細情況,讓公眾知道不合格產品的具體品牌、生產單位、銷售單位,盡快查清不合格產品的流向。
(據新華社廣州5月1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