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審計署公布了36個地方政府2011年以來政府性債務的審計情況。截至2012年底,上述地方政府債務余額達到3.85萬億元,兩年以來增長了12.94%。由此可見,地方債務依舊“高不可攀”。
審計署公開的信息顯示了地方債快速增長的勢頭,但在許多人心中,地方債的規模,各地方的債務數據,依然神秘,亟需公布,化解這些債務的時間和手段,也需要公開透明,讓民眾做到心裡有底。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若是要有效地限制地方債務擴大,政府方面就必須盡可能地縮減支出,並對其負債指標進行嚴格控制。
風險增大
近年來,地方債形勢嚴峻。由於中央政府採取了多種手段嚴控地方債務,迫使各地採取更為隱蔽,甚至是不計成本的方式尋求債務援助,一些地方通過信托、融資租賃、BT和違規集資等方式變相融資現象突出。據報道,2011年至2012年,有些地區通過信托貸款、融資租賃、售后回租、發行理財產品、BT、違規集資等多種方式融資合計2180.87億元,佔這些地區兩年新舉借債務總額的15.82%。由於這些融資方式的籌資成本普遍高於同期銀行貸款利率,其中BT融資年利率最高達20%、集資年利率最高達17.5%,地方債務的風險也再次被放大。
奚君羊指出,由於地方債務多用來進行公共基礎性建設,所以它的償還能力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加上“舉債”的數字規模遠遠大於地方政府的償還能力,因此使得地方政府最后“債台高筑。”
中投顧問產業研究部經理郭凡禮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兩年來地方債增速近13%,其速度相對過快,這與近兩年宏觀經濟不景氣等有一定的關聯。“而且未來短期內地方債的增速有可能繼續加大,主要原因在於當前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還未根本改變,用新債還舊債勢必形成惡性循環,增加地方政府債務規模。”
如今地方政府債務問題顯然愈來愈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因為其債務數額大、隱性風險高,對國內經濟的健康發展是一個十分明顯的潛在威脅。
“對於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而言,地方債發行用新債還舊債已經是一個明顯的現象,而且有陷入惡性循環的跡象,這一現象在個別省份較為突出,一些經濟較為活躍的省份暫時不明顯。”郭凡禮稱。
嚴格監管
地方債務總量的不斷擴張意味著風險增大。有觀點指出,若是維持地方債現在的增長速度,綜合考慮政府土地出讓的實力和新債還舊債的情況,地方債風險將會最終爆發。
郭凡禮認為,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勢必會增加債務的隱性風險。中央對房地產市場調控不放鬆,地方政府雖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但依然承受巨大的壓力,而且目前的土地財政具有不可持續性,地方政府若不盡快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發展實體經濟,降低對土地財政的依賴,那麼地方債風險點的爆發可能與樓市泡沫的破滅緊密相連。
奚君羊則指出,債務轉嫁到房產、土地方面,顯然不適應如今的宏觀經濟形勢,財政稅收也無法切實解決地方債務的問題。所以控制地方債務必須從地方債務規模和數量著手,對於地方政府負債進行嚴格的監管。“如今地方政府還承擔很多隱性債務,這個風險非常大。所以地方政府對於自己所承擔的債務要有明確的統計標准。”
奚君羊認為,當下更有必要對地方債務形成動態性的公開發布制度,針對各地債務的額度、負債率等,由審計部門和統計部門聯合核查並發布數據,讓廣大民眾和政府都能“心中有數”,做到共同監督。
- 地方債具體規模難以計算清楚 專家認為仍在可控范圍內
- 36個地區地方債近4萬億 半數地方指望賣地還錢
- 地方債規模增加中 局部償債壓力和債務風險加大
- 審計署“抽查”36地:地方債2年增12.94%
- IMF警示中國式財政懸崖 地方債佔比GDP年增40%
- 警惕地方債“雙膨脹”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