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經濟工作亮點頻現 改革紅利持續釋放--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上半年經濟工作亮點頻現 改革紅利持續釋放

2013年07月23日09:53    來源:中國經濟網    手機看新聞

  2013年上半年,我國經濟總體運行平穩,目前仍處在合理區間內運行。但確實也面臨著錯綜復雜的形勢,國際經濟環境深刻變化,國內經濟處在轉型期,經濟形勢復雜多變,一些主要經濟指標忽上忽下,還有一些數據之間不匹配,但經濟在既有增長的動力,也有下行的壓力的背景下,宏觀經濟和調控政策方面也呈現出不少亮點。

  亮點一: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 “上下限”創建明確調控預期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248009億元,同比增長7.6%,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4%。

  從數據來看,我國經濟運行總體上保持平穩,主要指標仍處於年度預期的合理區間(國內生產總值符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7.5%左右的目標;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4%,也控制在年初預判的3.5%以內),經濟結構調整穩中有進,轉型升級穩中提質。

  當然,我國經濟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環境更加錯綜復雜,在這樣的背景下,要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宏觀政策應充分把握好經濟運行“上下限”。穩增長為調結構創造有效空間和條件,調結構能夠為經濟發展增添后勁,兩者相輔相成;而通過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釋放改革紅利,為穩增長和調結構注入新的動力。

  亮點二: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

  上半年中,國務院調整了機構,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還對原來意見和問題較多的鐵道部進行了職能分割和企業改制。鐵路總公司的成立,也啟動了鐵路貨運市場的改革,為陸地交通和大宗貨運市場的改革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

  職能轉變是新一屆政府的第一件大事。從第一次常務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到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到履職僅百余天即取消和下放165項行政審批事項,再到中央領導同志基層專題調研;從“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到“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再到“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無論是行動還是語言,都表達出本屆政府切實轉變職能的堅定決心和說到做到、勇於擔當的施政態度。

  轉變政府職能是釋放改革紅利,促進經濟增長的重大舉措。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紙上談兵不如下馬服務,要從過去坐等審批轉向主動加強為企業為基層服務。這樣可以促進投資的合理增長,提高經濟運行效率,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中央政府會繼續簡政放權,各地也要放開更多領域和更多經營活動審批。同時也注重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亮點三: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以開放促改革 調結構推轉型

  2013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貫徹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 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若干政策的意見》出台,《意見》提出,要明確支持、限制和禁止性政策措施,引導各類主體功能區把開發和保護更好地結合起來。

  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成為亮點之一。分地區來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東部地區同比增長8.7%,中部地區增長10.0%,西部地區增長10.5%。中西部地區工業經濟增速“領跑”全國,表明我國經濟發展已經走過了“東部快速增長、中西部滯后發展”的階段,體現出區域經濟結構的新變化。

  我國的區域發展戰略中,“以開放促改革”的思路十分明確。尤其是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優化開發區域,要通過擴大開放釋放改革紅利,推動產業結構向高端、高效、高附加值轉變,提升參與全球分工與競爭的層次,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繼續推動區域整體協調,向空間發展要效益。國家戰略層面的頂層設計,對區域協調發展構成了強有力的支撐。

  亮點四:“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 財稅體制改革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今年以來,我國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並進一步加快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轉移支付等制度的步伐。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8月1日起將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的“營改增”試點在全國推開,力爭“十二五”期間全面完成“營改增”改革。

  “營改增”是推進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有利於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社會分工協作,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升級,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為服務業的大發展提供助推力。伴隨著“營改增”試點全國推開的臨近,有關政策措施也相繼出台,財政部、央行、稅務總局已聯合發文,明確試點期中央和地方收入歸屬不變。針對前期“營改增”試點出現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多發態勢,稅務總局已提前在全國開展專項整治。

  企業是經濟運行的細胞,“營改增”撥動了成千上萬的經濟細胞,實現對經濟之軀的激活,這也使得這項改革既有宏觀視角,也有微觀視野,其對經濟所帶來的影響有時可能是潛移默化的,但卻是觸及主脈的。應該看到的是,這是一項需要銳意進取的稅制改革,在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中,其所具有的改革張力也將源源不斷地合理釋放。

  亮點五:盤活財政資金存量 政府帶頭過“緊日子”

  7月3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審計后整改工作,研究激活財政存量資金。會議表示,以整改為契機,把擠佔挪用的錢歸位,把“跑冒滴漏”的錢堵住。特別是要進一步盤活存量,把閑置、沉澱的財政資金用好。

  財政投入並不是越多越好,關鍵在投入的每一分錢是不是去了該去的領域,好鋼是不是用在了“刀刃”上。不然,財政投入再多,也隻會造成資金閑置或浪費,甚至誘發經濟社會問題。在堅持積極財政政策不變的前提下,此次國務院會議強調要把“沉睡”的資金挖出來,這體現了決策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和前瞻性。

  進一步盤活存量資金,此舉意義更在於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盤活存量資金,把閑置、沉澱的財政資金用好,不會壓縮財政在民生領域的投入和支持。恰恰相反,會議強調指出要堅決把扶貧、社保資金等群眾的“保命錢”看住。而是要從政府身上“動刀”,以實現“開源節流”。此次國務院會議明確要求各級機關要按照中央八項規定的精神,進一步壓縮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經費,政府要帶頭過“緊日子”。

  亮點六:深化金融改革 放開利率管制 利好實體經濟

  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一、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二、取消票據貼現利率管制,改變貼現利率在再貼現利率基礎上加點確定的方式,由金融機構自主確定;三、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不再設立上限;四、為繼續嚴格執行差別化的住房信貸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暫不作調整。

  放開貸款利率管制意味著我國銀行業的改革又邁進了一大步,也符合“李克強經濟學”的內涵。對銀行來說,是機遇與挑戰並存。未來還想靠息差吃飯的銀行,日子會很難過,尤其是缺乏網點優勢的中小銀行更是如此。誰先做差異化貸款結構的調整,誰先進行利率變化所帶來的風險規避的創新業務,誰就能拿到最多的制度紅利。

  同時,央行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是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要一步,也是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的重要舉措,不僅有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而且有利於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更對於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亮點七:建設新型城鎮化 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

  6月26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快棚戶區改造,促進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不僅能使千百萬困難群眾告別“憂居”,也能實現建設“新型城鎮化”的目標,還能有效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內需,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為企業發展提供機遇,為擴大就業增添崗位,更能構建“解決低收入難題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多贏格局。棚戶區改造不單純是住房保障問題,還包括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供給,進而形成參與各方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成為促進經濟轉型的有效途徑。

  對棚戶區改造來說,它是一項民生工程,更是一項民心工程,它關系中低收入群體的“安居夢”,也關乎地區的穩定及和諧發展。改造棚戶區,是政府義不容辭的重要責任,同時也是加快城市建設、提升城市品位的客觀要求。這項惠民工程應該盡快破解難題,落到實處,取得成效。

  亮點八:促進信息消費 擴大內需新亮點

  7月12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信息消費,以拉動國內有效需求,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根據政策目標,“十二五”后三年(2013-2015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年均增長20%以上。

  投資、消費、進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優化投資質量、擴大內部需求、轉變外貿方式是當前我國經濟轉型的重點,利用信息消費的持續性、廣泛性、增值性來拉動內需,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權威部門測算,到2015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將超過3.2萬億元。很顯然,信息經濟成為未來我國經濟增長轉型的重要支撐點,對我國未來經濟發展顯得尤其重要。

  我國正處於新“四化”同步推進的階段,擴大內需要創新和拓展思路,既要有效穩增長,又要著力調結構,持續穩中有為。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信息消費,不僅有利於破解資源環境制約、釋放消費潛力,而且會拉動有效投資,帶動新興產業成長,是利當前、惠長遠、一舉多得的重要舉措。

  亮點九:扶持光伏產業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7月15日,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近兩年來,國務院首次以光伏為命題出台的正式文件。文件提高了2015年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目標,即達到3500萬千瓦以上,2013—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在1000萬千瓦左右。這無異於為國內光伏企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這一次對光伏產業的政策扶持,不同於以往由政府推進的單兵突進式的投資擴張,而是將光伏產業的發展與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結合了起來,將光伏產業納入擴大內需的總體規劃之中。在7月3日和12日召開的兩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都提出了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的投入,而光伏正是一種具有很廣闊的發展前景的科技創新技術。

  就目前來說,提高國內市場對光伏產品的需求是一種更理性的選擇,既能夠避免與外圍市場正面交鋒,又能提升內需市場。更重要的是,通過光伏產品在國內市場的推廣,可以促進環保節能事業,對於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有重要意義。

  亮點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政策新措施陸續推出

  2013年5月下旬 為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吸納求職人員就業主渠道作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全國總工會、全國工商聯在全國縣級以上城市開展了“2013年全國民營企業招聘周”活動。

  2013年5月中旬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做好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新的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在財政、稅收、金融、就業服務等方面的鼓勵支持力度明顯加大。

  2013年3月 國務院辦公廳出台《關於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的指導意見》,針對極少數患者因身份不明、無能力支付醫療費用而得不到及時治療的現象,提出解決辦法,健全了我國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

  2013年2月 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今年第一項“醫改新政”—《關於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的意見》,對從完善基本藥物採購和配送、加強基本藥物使用和監管等多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2013年1月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關於開展社會保險基金社會監督試點的意見》,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積極參與社保基金監督工作,並將在6個省份的部分市縣選擇監督試點。

  今年上半年,按照中央部署,各地、各有關部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政策和新措施亮點頻現,不僅“看得見”,而且“摸得著”,更注重可操作性與普惠性,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總體來說,今年上半年經濟十大亮點都出體現出了經濟平穩運行,市場預期趨穩定的大趨勢。隻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內,決策層就盡可能不讓市場形成政策依賴,同時又讓市場感受到政府在政策框架內有所作為。正如社會各界熱議的“克強經濟學”那樣,政府不推出刺激經濟的措施、在結構性改革中實行去杠杆化和以短痛換取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潛力。這也意味著未來經濟政策更加科學化和可預期:更多地發揮市場功能,同時轉變政府職能,削減政府開支,約束政府權力,通過推進全面改革增強經濟內生動力,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毋庸置疑,隻要中國經濟在合理區間內長期持續健康地向前發展,“十二五”計劃就能完成,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會有更大提升,偉大的中國夢就能早日實現。(記者 年巍)

 

(責編:聶叢笑、喬雪峰)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