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6日大限來臨前夕,中歐之間最大貿易摩擦案——光伏產品貿易爭端達成“和解”。
7月28日,歐盟委員會方面向《國際金融報》記者發來的郵件稱,歐盟與中國已經就太陽能電池板爭端找到一個“友好”解決方案,可以以一個可持續的價格達成新的市場平衡。
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德古赫特在郵件中明確表示:“我們將暫時停止對中國光伏企業的反傾銷調查,並允許其向歐洲市場供應太陽能板。”
不過,雙方均沒有透露談判細節,比如,最終達成的“價格承諾”,中國企業配額等。根據歐盟委員會規定,具體結果需提交歐盟委員會協商后才會公布,預計公布時間是8月6日。
記者從光伏企業處獲得的信息顯示,協議價格可能會在0.55-0.57歐/瓦這個范圍內,其中,0.57歐/瓦的可能性更大。
價格承諾達成
“‘價格承諾’是最佳的和解方式。”德古赫特在郵件中表示,“留給中國光伏企業有兩種選擇,一是接受‘價格承諾’,從而避免反傾銷訴訟﹔另一種選擇就是接受反傾銷訴訟。”
據悉,一開始,雙方在價格上分歧不小。眾多企業向機電進出口商會提出的普遍為0.5-0.54歐元/瓦的價格底線,而歐盟成員國內自產的光伏組件價格為0.6-0.7歐元/瓦。
“我們之前作了比較壞的打算,當時預計最后的協議價可能是在0.6歐元/瓦,所以,如果最終價格定在0.57歐元/瓦的話,是一個意外之喜。”晶科能源品牌總監錢晶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晶科能源也是參與此次價格承諾談判的95家企業之一。
“另外,歐洲制造業成本較高,0.57歐元/瓦是其平均成本價,所以,如果定在這個價格,中國光伏企業仍然有很強的競爭力。”錢晶說。
但是在英利集團宣傳部副總經理王志新看來,取得目前的結果是多方一起努力的結果,但要注意的是,無論是0.57歐元/瓦還是0.55歐元/瓦都是違背市場規則的人為抬高的價格。“這本身就是一種貿易保護的行為。對於我們來說,只是在壞與更壞之間的選擇。”王志新說。
減少歐洲依賴症
在錦宏中國價值基金總經理徐之騫看來,中國光伏行業發展太泡沫,此次與歐盟達成“價格承諾”給產能過剩的光伏企業“一線生機”,“雖然最終的價格可能仍高於預期,對於一部分企業而言已經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渴’,幫助其出清庫存,因此,即使稍微虧損也願意”。
對於出口配額,錢晶告訴記者,不出意外,中國對歐光伏出口配額的上限是每年7GW,此前,中國光伏產品出口至歐洲市場在數量上並沒有限制。據錢晶介紹,去年歐洲市場的整體安裝量約在11-12GW。
“表面上看,數量被攔腰砍,但實際影響並不大。”錢晶說,近年來,包括意大利、西班牙、法國等在內的歐盟國家都在縮減補貼,甚至已經沒有補貼。從趨勢上看,整個歐洲市場是在萎縮的,預計今年的安裝量會降至9GW。因此,配額的影響並不大。
盡管最終結果好於預期,企業們經過此次教訓之后,開始逐漸調整戰略,減少“歐洲依賴症”。
王志新表示,去年歐洲市場的出口量佔到英利產能的62%,今年預計全年平均下降到40%。“南非、馬來西亞、秘魯等新興國家都接到了很多訂單。我們不會放棄歐洲市場,但我們正在逐漸擺脫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緩和中歐貿易戰
值得一提的是,從立案調查到初裁,歐洲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戰均與美國的步伐一致,但從目前來看,歐盟並沒有學習美國,堅持強硬到底的態度。
“其實,如果中國的光伏企業基於高額反傾銷稅大量倒閉了,也會影響到歐盟的光伏產業。所以反傾銷對於歐盟並不見得是好事。”天合光能亞太中東非洲區總裁孫海燕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提出。
“歐盟也會擔心失去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業務,並且以德國為首的大部分歐盟成員國反對這樣做。”歐盟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現在中歐達成價格妥協,避免了這場貿易戰繼續升級。”
解決了光伏爭端之后,中國與歐盟還將在電信、葡萄酒等領域展開博弈。
有觀點認為,光伏爭端的緩和“著落”對於其他貿易爭端的解決有積極意義。但徐之騫認為,“無論是行業性質、產業結構、還是利潤率,這些行業都存在較大區別。更重要的是,這些行業的議價能力明顯高於光伏,最終的解決方案一定不會出現趨同現象。”
- 貿易摩擦握手言和 光伏行業回暖還需企業練內功
- 各退一步 中歐光伏價格承諾達成
- 光伏爭端達成價格承諾 中企可保住歐盟60%市場份額
- 中歐爭端峰回路轉 光伏產業整合料提速
- 等待行業拐點 光伏板塊今年或見底回升
- 中歐爭端峰回路轉 光伏產業整合料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