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盤活存量”穩增長 推動信貸資產証券化從試點到常態

鄒光祥

2013年08月29日13:17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手機看新聞

繼阿裡小貸破冰新規下的信貸資產証券化后,有關信貸資產証券化的熱度一浪高過一浪。

資產証券化被認為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近來,在“盤活存量”的大背景下,大力發展信貸資產証券化並推動其常態化的呼聲漸高。如何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推動這一金融創新的發展?8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証券化試點。

會議指出,在實行總量控制的前提下,擴大信貸資產証券化試點規模。優質信貸資產証券化產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在加快銀行資金周轉的同時,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

信貸資產証券化受熱捧,並非無緣無故。事實上,信貸資產証券化在中國走過了一段漫長而曲折的歷程。從2003年華融資產和2004年工行寧波分行的不良債權証券化試水,2005年監管部門正式啟動資產証券化試點,到次貸危機來臨,試點結束、暫停﹔2009年、2012年相關部門修訂試點辦法再次出發﹔2013年新辦法鼓勵創新,資產証券化在市場上開始大熱。

目前,信貸資產証券化仍處在探索階段。過去10年中,金融機構共計發行了23單信貸資產証券化產品,總額895億元。盡管規模和產品數量都很小,但這些前期的証券化實踐在法律、技術、市場、監管等層面為我國開展資產証券化進行了比較充分的壓力測試。經過測試,幾乎所有的問題都擺了出來,這在中國的金融創新領域很是少見。

信貸資產証券化試試停停,令市場參與各方頗為糾結。當前,中國經濟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隨著“盤活存量,用好增量”的政策走上前台,如何“盤活存量”最為市場期待。有人認為,金融機構應當去杠杆,逐步收縮沉澱在地方融資平台、房地產業以及產能過剩行業中的信貸資產,以便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然而,不少人也擔心,如果金融機構“去杠杆”,倒逼地方政府、開發商或產能過剩行業的企業加速“去杠杆”,由此引發的資金鏈斷裂或者債務違約率上升,是否會造成連鎖反應,最終拖累實體經濟,下拉經濟增速?

這種擔心並非不存在。如何把金融機構手中那些缺乏流動性但有收益性的資產變現,卻又不會引發融資平台等融資主體“震動”?信貸資產証券化顯然能擔當這一重任。

有關方面希望通過信貸資產証券化這一利器,常規化地盤活存量,在幫助金融機構加速收回現金、提高流動性和信貸資金周轉速度的同時,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

當前,中國貨幣供應總量已相當充裕,繼續大規模增加貨幣供應不僅對實體經濟發展無益,反而會加大經濟活動的虛擬化。但大量資金被沉澱和期限錯配並導致局部的“錢荒”也是事實,信貸資產証券化正好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現實矛盾。

信貸資產証券化是把雙刃劍,其對實體經濟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潛藏的風險也不容小視。鑒於以往試點中暴露出的各種問題,此次會議強調,充分發揮金融監管協調機制作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統一產品標准和監管規則,加強証券化業務各環節的審慎監管,及時消除各類風險隱患。風險較大的資產不納入試點范圍,不搞再証券化,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

審慎監管,在擴大試點的基礎上,應盡快推動信貸資產証券化常規化發展。接受人民網財經採訪的專家指出,必須完善制度設計,既要讓風險高、收益高的資產証券化產品實現真實銷售,幫助金融機構剝離部分風險較高的貸款,將風險資產移至表外,也要在交易市場建立做市商制度,活躍市場,在增強標的証券流動性的同時,提高其投資吸引力,還要通過制度安排,防止金融機構將風險轉嫁到資本市場。隻有未雨綢繆,完善制度設計,信貸資產証券化才能常規化地成為“盤活存量”、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責編:聶叢笑、劉陽)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