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多家研究機構近日相繼提出調整退休年齡的建議,引起全社會普遍關注 

四問延遲退休:是否為彌補養老金不足?

 白天亮

2013年09月06日07:56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近日,市民在北京某郵局門口等待開門領取退休養老金。
  黃小兵攝(人民視覺)

  綜合《世界社會保障報告(2010—2011)》及本報記者採訪報道。
  宋 嵩制圖

  ■延遲退休是為了彌補養老金不足嗎?

  ——養老金當期發放沒問題,養老金收支狀況不是延遲退休的先決條件

  為什麼要延遲退休?

  “專家講了嘛,再不推遲退休年齡,養老金無法實現收支平衡。”在北京一家出版機構任職的王敏,最近對清華大學發布的養老改革方案格外關注。

  “14個省份的養老金入不敷出,這情況太嚴重了,看來不想延退也不行了。”福建泉州已經退休的陳大爺從報紙上看到中國社科院的研究成果,專門打來電話。

  養老金是不是馬上發不出來了?延遲退休是為了緩解養老金的支付壓力嗎?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負責人多次表態,養老金支付沒問題,不僅沒缺口,到2012年底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余達2.3萬億元。2013年上半年,養老金收大於支,預計下半年延續此走勢,結余將繼續增加。

  不過,對於官方回應,一些人並不相信,甚至認為是“粉飾太平”。而另一組數據影響力似乎更大,即中國社科院去年發布的“2011年14個省份養老金收不抵支,如果沒有財政補貼,會影響養老金發放”。 

  究竟信哪個?對此,人社部的負責人曾解釋,事情並不復雜。目前養老保險沒有全國統籌,13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有缺口不假,但還有18個省份有盈余。前者缺口達700多億元,乍看驚人,但盈余省份中,廣東一省累計結余就超過3000億元。從全國看,養老金結余穩步增加是客觀事實,經過了嚴格的審計。

  “對‘缺口’的概念界定,不同的研究成果中是不同的。是指當期缺口還是長遠缺口?顯性缺口還是隱性缺口?全國缺口還是局部缺口?採用不同的口徑,算出來的結果天差地別。養老保險的確要未雨綢繆,但也不必把老百姓嚇住。”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系主任褚福靈說。

  隨著老齡化進程,在退休年齡不變的情況下,過些年養老金收不抵支了怎麼辦?人社部負責人表示,商業保險出現“收不抵支”就很難運行下去,社會保險則不同,不是以收定支,而是和一個國家整體的經濟發展、財政狀況、國有資產緊密相聯。2011年實施的《社會保險法》第六十五條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社會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給予補貼。人社部對此條法律解讀為:社會保險制度是國家建立並強制繳費的制度,應當由國家信用來擔保社會保險制度的正常運行,社會保險基金一旦發生支付不足,出現支付缺口時,政府應當予以財政補貼,承擔兜底責任。在延遲退休問題上,人社部新聞發言人多次表示“正在研究”,但未把這項研究與養老金收支平衡直接挂鉤。

  “想通過延遲退休來解決養老金支付難題,這樣的看法是本末倒置。”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認為,延遲退休的必然性應當是基於人均預期壽命持續延長、受教育年限增長和老年負擔代際公平的需要,而不是養老金有支付壓力。“如果人均預期壽命與受教育年限不延長,勞動力持續供大於求,即使養老金入不敷出,也不應延遲退休年齡﹔反之,即使是養老金有結余也應當延遲退休年齡。”

  ■延遲退休會不會影響就業?

  ——延遲退休會對就業產生一定擠出效應,對低收入者、大齡勞動者的沖擊更大

  延遲退休年齡,另一個熱門理由是,勞動年齡人口開始減少,到了調整退休年齡、增加工作年限的時候。

  但反對延遲退休年齡的理由也集中在此領域。“就業形勢這麼嚴峻,大學生找份工作這麼難,再延退,還讓不讓人活了?”“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基本上是一個蘿卜一個坑,老人不退,年輕人徹底找不到好工作了。”網絡上、現實中,都有不少類似反對聲。

  調整退休年齡和就業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關系?

  據介紹,勞動力相對不足是許多國家調整退休年齡的主要原因。中國是否也到了這個階段?

  2011年,我國出現勞動年齡人口的首次下降。不過,單獨年份的微小下降未必改變一段時期的勞動力總量高位。人社部2012年的一份報告認為,在2035年前,我國會一直處於勞動力豐富、撫養負擔低、儲蓄率高的人口紅利期。“十二五”期間,我國勞動力供給將達到峰值,超過9億人,並會在一段時間內保持這一高位。我國仍是全球第一勞動力大國,也處於改革開放以來勞動力資源最豐富的時期。這將給就業帶來長期壓力。

  “十二五”時期,我國每年新增需就業的城鎮勞動力在2500萬人左右,在宏觀經濟保持預期增長速度的前提下,城鎮每年新增的就業崗位在1200萬個左右,崗位缺口每年預計都超過1000萬個,不存在“勞動力不夠用”的問題。

  現實中,提前退休普遍存在。2009年,人社部公布的實際退休年齡是53歲左右。有專家指出,在實際退休年齡不足55歲的情況下,尚且存在勞動力過剩,更沒必要把法定退休年齡再向后調整。

  近年來,東部沿海地區出現持續的“招工難”,這也是贊成延遲退休者常常提到的理由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唐鈞分析,現在所說的招工難是結構性缺工,有人沒活兒干,有活兒沒人干。許多喊招工難的企業及其所在地區,設置了不合理甚至是歧視性的障礙,比如工資壓得過低、工作時間過長等。

  如果延遲退休,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就業?

  有專家認為,現在許多退休的老年人仍在就業,調整退休年齡后只是讓這種隱性就業顯性化,不會對就業產生沖擊。還有專家提出,增加老年人就業時間可能創造新的崗位,比如老年人不能幫忙照顧第三代,會制造大量針對0—3歲嬰幼兒的社會服務性崗位。

  鄭功成教授談到,在勞動力需求不變的前提下,延遲法定的退休年齡,會對就業產生一定沖擊。不過,老年人與青年人的工作崗位之間不是一對一的替代關系,實際的擠出效應需要綜合測算。

  唐鈞則特別強調了對低收入者、大齡勞動者的就業沖擊。在勞動力市場上,這部分勞動者的就業競爭力更弱。如果延遲退休年齡,就業的沖擊將首先傳導至這部分人,使其更難找到工作,而他們又不能退休領養老金,生活會非常艱難。

  ■延遲退休,為何分歧大?

  ——一線工人多持反對意見,部分下崗工人等退休已等了十多年,差別退休則易引發“不公平”爭議

  研究機構頻頻出台報告建議延遲退休,稱“形勢緊迫”、“不可拖延”,但每一次反對的聲音都很高。

  8月份清華大學包括調整退休年齡在內的養老改革一攬子方案公開后,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25311人進行的調查中,94.5%的受訪者明確反對延遲退休,僅3.2%的受訪者表示支持。人民網在2012年“延遲領養老金年齡”的調查中,45萬網友參與投票,93.3%的人反對。

  據了解,調整退休年齡涉及每位職工的切身利益,不同群體的意見很不一致。臨近退休年齡的機關事業單位領導干部、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不論男女,多數認為可以適當延長退休年齡。一位提出延遲退休報告的學者表示:“五六十歲正是經驗豐富、能出成果的時候,這時候退休是人才的巨大浪費。”

  專業技術人員,如醫生、教師、科技工作者、工程師等,往往是“越老越吃香”,很多人覺得,這部分群體願意延遲退休。但調查發現,不少專業技術人員更想“按點兒”退休,再到其他機構兼職或由原單位返聘,這樣能拿雙份收入,既有養老金又有工資。“父親退休了,卻是收入最高的時候。”在北京某網站工作的宋濤說,他父親今年61歲,做地質勘探近40年,退休后受聘於一家民營企業,每月有退休金4000多元和8000多元薪水。

  一線員工則多數認同目前的退休年齡規定,有的人甚至希望早點退休,以獲取穩定的養老金收入。近幾年國家穩步提高企業職工養老金水平,對那些在職時工資不高的員工,早退休,意味著月收入有可能增加。

  值得關注的是,大量下崗職工對延遲退休表示激烈反對。遼寧鞍山的韓先生1999年下崗,時年45歲。下崗后,他基本上靠打零工掙錢,日常生活由當教師的妻子支撐,他掙的錢主要用來給自己續繳社保費。“這幾年,我就盼著哪天能退休了,我就有穩定的收入了。我明年10月份到60歲,千萬別在這期間延遲退休年齡。”對於這部分下崗職工,等退休已苦等十幾年,現在提延遲退休,遭到反對是必然。

  既然有人想早退,有人想晚退,那麼尊重個人意願,想延就延,彈性退休、差別退休行不行?有若干方案提出此建議,同樣招來反對聲一片。有專家指出,這種“差別化”退休在操作層面難以保証公平。延退,由誰說了算?自己想延退,單位未必想留。單位領導認為自己延退理所當然,員工未必這樣想。這在有編制限制的機關事業單位更復雜。

  “差別化”還容易與養老“雙軌制”聯系起來。機關事業單位延或不延,都會成為難題。延退,企業員工可能指責“機關工作輕鬆,不用每月繳納養老保險,現在又能輕鬆地多干幾年”﹔不延,可能被批評“養老金高出一大截,當然想早退早受益了”。

  ■延遲退休是否箭在弦上?

  ——對退休政策“研究”不代表會立即調整,人社部未要求研究機構限期出具調整方案

  “我爸爸后年滿60歲,這兩年不會調整退休年齡吧?”“女干部55歲就退太不公平了。我今年54歲,身體很好,不知道能不能趕得上延遲退休?”近期,不少人致電主管部門、研究機構以及媒體詢問。

  調整退休年齡,會像一些機構建議的那樣很快實施嗎?

  記者致電人社部有關負責同志,得到的回復是,仍在進行相關研究,研究不代表現行退休年齡規定即將更改,早在2005年,當時的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就曾開展過此類研究。有關專家的意見和社會各界的反映,人社部將高度關注,穩慎地對這項政策是否調整進行研究。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人社部要求多家研究機構限期出具調整退休年齡方案”,人社部相關司局予以否認,稱不會像部分研究機構所建議的那樣‘十二五’期間退休年齡延長兩歲”或“明年起調整退休年齡”。

  從全世界看,我國法定退休年齡、特別是女工人的退休年齡相對較早,這是否意味著延退雖不會立即實施,但隨著預期壽命提高,將是大勢所趨?

  儲福靈表示,目前的退休年齡是1951年確定的,而現在我國預期壽命已達74歲多,超過上世紀50年代20多歲,還沿用原來的退休年齡政策,不太妥當。隨著人均預期壽命的提高、人口結構轉變,對退休年齡擇機調整是必然的。

  人社部也曾明確回應,延遲退休年齡是必然趨勢,但要根據我國人口結構變化、就業狀況和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的要求來綜合平衡,確定什麼時候實施這樣的政策。

  什麼時候會是合適的時機?調整可能會採取什麼樣的方式?

  唐鈞認為,近期不是調整退休年齡的合適節點,須優先考慮就業,特別是中下層群體的就業問題。他同時強調,對影響這麼大的政策,社會各界應充分討論,讓各種贊同的、反對的意見都充分表達,充分考慮不同群體間的公平公正,在逐步達成共識后再實施。

  儲福靈說,調整退休年齡應當是漸進的過程,不太可能一步到位調整到63歲或65歲,而是小步推進,比如從某年起,每年向后調1個月,並且有一個時間表,告訴勞動者,現在40歲的人可能會在60歲零1個月退休,39歲的人可能在60歲零2個月退休等等,經過一個過渡期到達某個穩定的年齡。“預期明確了,應該不會有那麼多反對聲。15、20年后,勞動力供求狀況、人均壽命、大家的心態都會有很大變化。”

  人社部有關負責人的意見是,目前先規范退休制度,並對一些地方進行的探索來總結有益的經驗。至於普遍提高退休年齡,其實施一定會是柔性的、漸進性的,考慮公眾的心理適應程度和整個社會的平穩運行。

  

  延伸閱讀

  我國退休年齡是怎麼定的?

  中國現行退休年齡的規定源於1951年政務院頒發的《勞動保險條例》,其中對正常退休的規定是:男工人與男職員年滿60歲,一般工齡滿25年,本企業工齡滿5年﹔女工人和女職員年滿50歲,一般工齡滿20年,本企業工齡滿5年。

  1955年國務院頒布《關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休暫行辦法》,將國家機關中女性工作人員的退休年齡從1951年規定的50歲提高至55歲,並增加了傷殘提前退休的規定。

  1978年《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規定,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退休條件為“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0周歲,連續工齡滿10年﹔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在之后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進程中,盡管制度模式多次調整,但沒有再對退休年齡做進一步修改。

  此外,根據1990年人事部《關於高級專家退(離)休有關問題的通知》和1992年中組部《關於縣(處)級女干部退(離)休年齡問題的通知》,本人自願基礎上,高級職稱女專家和處級及以上女干部可以與男性同齡退休。

  《 人民日報 》( 2013年09月06日 17 版)

養老金相關新聞:

 

(責編:喬雪峰、聶叢笑)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