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征收交通擁堵費將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本周出台交通擁堵費實施細則。昨天,環保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消息不屬實,同時稱,國家層面大氣污染防治計劃將於近期公布。
為減少小轎車的使用頻率和強度,以減少污染物排放,本市交通部門將出台多項措施鼓勵市民公交出行。2017年,公交專用道長度將比現在增加38%﹔2015年,步行千米可進地鐵﹔今年年底,公共自行車將增加至2.5萬輛。
□焦點關注
“擁堵費肯定不會全國開征”
9月1日,北京市環保局公布“北京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其分解任務中提到,北京市交通委和環保局將牽頭研究制定征收交通擁堵費政策,消息一出,引發廣泛熱議。
昨天,有媒體報道稱,日前召開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有消息透露,與北京清潔空氣計劃類似,國家的空氣行動計劃將於本周公布,包括擁堵費在內的多項分解任務將在全國范圍內施行,排污費也有可能施行。
對此,環保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副主任丁焰表示,他曾參加該論壇,但主要討論的是北京市的這個政策,並沒有提到全國有。
丁焰表示,他當時透露,會在近期公布的是針對全國的“大氣污染防治計劃”,會要求各地有一個達到空氣質量要求的空氣計劃,就像北京這個清潔空氣計劃一樣。
對於征收交通擁堵費
的問題,他表示,肯定不會全國開征,該措施都是解決特大城市的特別問題的,現在隻有北京有。即便上海、廣州可能會跟著北京走,但是它們現在連自己的空氣清潔計劃都沒有,不能武斷地說就會有(擁堵費)。國家也不會把收交通擁堵費作為重點措施,讓各地重點採納。
另外,記者向環保部相關部門進行求証,同樣得到“沒有全國開征擁堵費措施”的回應。丁焰進一步解釋稱,擁堵費是屬於治理大城市機動車問題的極端手段,以他了解到的情況,絕不可能全國一刀切地實施。
□北京治污
公交專用道
讓公交車提速一倍減少排放
按照《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重點任務分解》要求,到2017年,全市公交專用道將從現在的348公裡達到480公裡,優先在擁堵路段施劃公交專用道,建設中心城區公交專用道網絡,具體施劃方案還在制定當中。
目前,北京已經建成南中軸、朝陽路、安立路、阜石路等4條大容量快速公交線路,公交專用道達到348公裡﹔特別是2011年,在京通快速路開設了首條快速公交通勤走廊,公交吸引力明顯增強,減少了進城小汽車數量,緩解了軌道交通八通線早高峰擁擠。
除了京通快速,市交通委還計劃在京開高速、京藏高速推廣京通路模式,形成3條依托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的放射線公交通勤走廊﹔增加施劃公交專用道,新開、調整大站快車等公交線路,建成三環路、四環路快速公交通勤環線﹔依托公交專用道和大容量公交車輛,建成長安街(四惠-五棵鬆)快速公交通勤線路。
施劃公交專用道后,相關部門對其速度變化情況、節能減排效果也進行了測算,結果顯示,公交車平均行駛速度從24公裡/小時提高至52公裡/小時,並減少尾氣污染物的排放。
>>國外經驗
韓國將城市道路的最內側車道施劃為公交專用道。公交專用道寬3.25至3.5米,用紅色路面鋪裝,不設隔離設施。目前,首爾中央公交專用道建成7條84公裡,路側公交專用道293.6公裡。經測算,使用公交專用道后,不僅公交車速度大幅提升,其它車輛速度也有小幅提升。
地鐵規劃
到2015年千米之內必有地鐵
到2015年本市軌道交通裡程將達660公裡,中心城區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到52%左右,公共交通佔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60%以上。
根據規劃,“十二五”時期,北京還將建設完成6號線二期、7號線、14號線、15號線二期等8條線路,全面完成2015年軌道交通561公裡近期線網建設規劃。到2015年,全市軌道交通線網運行總裡程達到660公裡,五環路內線網密度達到0.58公裡/平方公裡以上,平均步行1000米即可到達地鐵車站。
對於10號線、5號線等發車間隔略低的線路而言,提高發車間隔,緩解擁擠顯得格外重要。市交通委運輸管理局軌道處處長張文強透露,將對早晚高峰客流量集中的10號線和5號線進行信號優化,到明年兩條線路的發車間隔將縮短至2分鐘。如5號線目前已經啟動了增購車輛,現在的運營間隔是2分30秒,做完增購車輛,擴建車輛段,對路網的供電系統擴容這些工程后,5號線就具備間隔兩分鐘的運輸能力。10號線在2014年或2015年的上半年達到這種運輸水平。
>>北京進程
13年來,北京地鐵發生根本轉變,運營線路從2條增加到17條,運營裡程從54公裡擴展到456公裡,車站數量從41座增加到270座,換乘站數量從2座增加至37座。年日均客運量從132.17萬人次遞增至820萬人次(截至2013年上半年)。
公共自行車
年底增至2.5萬輛站點600余個
本市公共自行車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市民的追捧。截至今年7月初,本市公共自行車共辦卡近5萬張,累計租還次數為170萬次。預計到今年底,公共租賃自行車將增加到2.5萬輛,站點達600余個。
交通部門數據統計:上世紀80年代,北京自行車的出行比重高達63%。隨著城市生活半徑越來越大,北京等各大城市的自行車出行比重快速下降。目前,北京自行車保有量雖超過1300萬輛,年銷售新車超過100萬輛,但自行車出行比率降至百分之十幾。
為了重整自行車行業,2012年6月16日首批公共租賃自行車投入運營。如今,公租自行車運營服務區域已由最初的東城、朝陽兩區,增加到東城、朝陽、豐台、石景山、通州、大興、亦庄等七個區域﹔實際投放自行車也由2000輛增加到1.4萬輛,分布於520個公共自行車服務站點。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初,全市公共自行車共辦卡近5萬張,累計租還次數為170萬次。
按照規劃,到2015年,北京將形成5萬輛車、1000個站點的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規模和網絡,輻射和覆蓋全市主要中心城鎮、交通樞紐、商業街區。
>>國外經驗
“公共自行車”概念最早起源於歐洲。1965年在荷蘭開始出現第一代公共自行車系統。1995年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推出第二代公共自行車系統。上個世紀90年代末,歐洲的公共自行車租賃行業通過計算機、無線通信和互聯網技術,實現了數字化管理和運營,被稱為第三代公共自行車系統。
□市民感受
坐京通快速公交上班“多快好省”
李偉家住通州京貿國際公寓,在國貿上班,京通快速開辟公交專用道以前,他都是開車上班,“都是堵還不圖個舒服”。
自從開了公交專用道后,他幾乎都坐公交車上班了,用他的話說叫“多快好省”——雖然人多點,擠點,但是挺快,最多半個小時就能到國貿,而且還省錢。現在除了晚上要應酬,開著車擋酒,或者頭一天太累,不想再擠公交以外,都是家門口過個天橋坐公交,不少公交都可以到國貿。李偉說,他們小區很多鄰居現在都改坐公交上下班了。
(京華時報記者周宇 黃海蕾綜合央廣網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