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民生改善取得新進展的一年——補短板、兜底線,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是共產黨人的錚錚誓言。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可持續為准則,堅持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放在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一系列民生保障工作和社會建設扎實推進。
讓人民群眾有更好的教育、醫療條件——
教育事關國家未來。從異地高考方案首次破冰到電子學籍杜絕高考加分弄虛作假,從開展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督查到啟動“減負萬裡行”……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回應群眾訴求,聚焦熱點難點,有力促進了教育公平和人才成長。
醫療關系人民福祉,是實現“中國夢”的健康支撐。健全全民醫保體系,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
任務已經明確:今年全國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農合參保人數要分別達到2.65億人、2.71億人、8.05億人﹔以省區市為單位,推開20種重大疾病保障,在明確臨床路徑和限定費用的基礎上,實際補償比達到70%左右。
到今年8月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已在23個省份的94個統籌地區開始試點,已有7個省在全省推開,覆蓋城鄉居民2.1億,累計補償金額6.3億元。
在基層,藥品價格在下降,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在上升。國務院近日進行的基層醫改督導顯示:基層醫療機構20種常用藥進價均明顯低於當地零售藥店。
讓人民群眾有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
就業是民生之本。在今年中國經濟放緩的背景下,就業形勢一度堪憂。黨和政府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採取了一系列減免小企業稅收、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有力措施,激發社會和發展活力、做大增量就業,就業人數不降反升。
今年前9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066萬人,提前完成全年900萬的就業預期目標。針對大學生就業壓力大的形勢,國家提早實施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就業促進計劃等措施,把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組織起來,納入到就業見習和就業培訓中,使其提高適應崗位的能力,有更多就業機會。
收入是生活改善之源。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居民收入繼續增長。扣除價格因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8%,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9.6%。
“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於城鎮,這將是未來的常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重點難點在農村、在低收入人群,‘補短板、增收入’將成為黨和政府工作的主攻方向。”經濟學家張其佐說。
讓人民群眾有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舒適的居住條件——
十八大以來,研究制定全國基本養老金全國統籌方案、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制度……中國正逐漸織就一張全覆蓋、保基本的民生保障安全網。
11月7日,立冬日。內蒙古包頭市夜間最低氣溫已降到了零下5攝氏度。但在北梁棚戶區搬遷新區——惠民新城小區居民家裡,卻是暖意融融。
“小區已在上周就供暖了,再也不用在老棚戶房裡受凍了。”33歲的楊力軍說。今年6月,楊力軍一家三口作為北梁棚改戶的首批搬遷者搬到了這裡。
一步跨越幾十年。楊力軍一家生活的改變,正是當下國家加快實現棚戶居民“安居夢”的縮影,也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努力改善民生、使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生動寫照。
按照規劃,今年棚戶區改造將超過300萬戶,而未來5年將達到1000萬戶。
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公平的發展機會——
從制度上為所有人、所有企業創造公平競爭、公平發展的機會,這是黨和政府施政的一個著力點。近來,一系列保障起點公平的政策措施連續出台:在就業方面,國家要求完善公務員招考和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度,加強國有企業招聘活動監管,大力營造公平的就業環境。在全國高校招生計劃中專門安排18.5萬個名額,由東部高校招收中西部考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以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用改革創新保障民生,用社會進步創造美好生活,一切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