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專家解讀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農村改革再進發【2】

2013年11月17日08: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城鎮化

健康發展著力制度公平

解讀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 程國強

採訪人:本報記者 趙永平

“新型城鎮化,關鍵在改革。”程國強表示,三中全會公報傳遞出明確的政策信號,今后將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完善體制機制,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

2012年我國的城鎮化率達到52.6%,而按戶籍人口計算僅35%左右。程國強分析,這說明過去土地城鎮化明顯快於人口城鎮化,2億多農民工未能平等享受城鎮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到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0%,這意味著今后每年將有1000多萬人口轉移到城市。如果解決不好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問題,城鎮化將不可持續。

“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必須向全面提升質量轉型。”程國強說,新型城鎮化最大的特征就是要破除城鄉二元結構。隻有打破體制機制障礙,構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才能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實現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才能真正釋放城鎮化帶動的內需潛力。

“城鎮化本質,是人的城鎮化。”程國強說,十八大以來,中央著力加強制度頂層設計,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將農民工納入保障房保障范圍,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努力營造有利於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制度環境。一項項舉措涉及經濟、社會各領域,彰顯黨中央為推動人口城鎮化創造公平制度環境的決心。

程國強表示,今后推動城鎮化轉型發展,應該以人口城鎮化為核心,以綜合承載能力為支撐,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來促進產業發展、就業轉移和人口集聚相統一,走“以人為本、集約高效、四化同步”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

未來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加大公共服務建設,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推進戶籍制度、土地制度、財稅體制等一系列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努力形成城鄉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勞動就業和社會管理一體化新格局,逐步消除城鄉區域壁壘,促進人口有序流動、合理分布和社會融合,使城鎮真正成為人們的安居之處、樂業之地。

程國強說,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要協調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既要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也要合理定位政府職能,才能保障新型城鎮化持續健康發展,讓“無形之手”與 “有形之手”形成合理分工、協調配合。另外,城鎮化不能忽視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同步發展才能相得益彰,推進城鄉一體化。

農業經營體系

增強農村發展新活力

解讀人: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宋洪遠

採訪人:本報記者 高雲才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對此,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表示,把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作為推進農村改革和制度創新的重要內容,這是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性安排,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重要手段。

宋洪遠表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突出特征,表現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和社會化。

集約化是指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集中投入較多的生產資料,運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辦法,獲得較高產量和收入的一種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為一體的農業經營方式。專業化是相對兼業化而言,是農村社會分工深化和經濟聯系加強的結果,專業戶一般規模比較大,以家庭經營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發展方向是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組織化是相對分散經營而言,既包括農戶的聯合與合作,也包括產業鏈條的延伸,通過把分散的小農組織起來,建立有規模、有組織、有科學管理的合作形態。社會化在現階段的突出重點,就是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使農戶克服自身小規模經營的弊端,從而獲得較高經濟效益。

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針對我國目前農業農村發展形勢做出的綜合判斷。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著力點在哪裡呢?

宋洪遠說,首先,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專業大戶、家庭農場是規模化生產主體,應注重引導其向採用先進科技和生產手段的方向轉變﹔農民專業合作社應成為引領農民進入市場的主要經營組織﹔龍頭企業應主要在產業鏈中更多承擔農產品加工和市場營銷的作用,並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各類生產性服務。其次,積極穩妥發展規模經營。需要根據各地工業化水平、資源條件和經營者能力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引導和鼓勵承包地“互換並地”、承包地流轉、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模式。再次,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當前重點是發展經營性社會化服務組織,在主體培育上,要把農資經銷企業、農機服務隊、農技服務公司、專業合作社等納入政策支持范圍。另外,還要探索組織模式創新。提高小農戶的組織化程度,特別要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發展,推動龍頭企業與專業合作社深度融合,鼓勵農民以承包土地入股合作社或龍頭企業,鼓勵龍頭企業開展利潤返還、股份分紅等多種方式,實現農民增加收入。

(責編:喬雪峰、聶叢笑)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