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北京一批“98年新房”現在賣 避開限購拿房本?

2013年11月21日08:09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北京一批“98年新房”現在賣 避開限購拿房本?

  近日,有中介公司發布信息稱,有一批1998年的開發商“預存一手房”低價出售,無限購,一月內可拿房本。用“15年前的購房合同”避開限購令,這可行嗎?

  昨日,市住建委表示,由於2005年以前房產交易並沒有網簽,買賣雙方實際的交易日期難以認定,從程序上來說,當年的新房拖至現在來辦理房產証並沒有問題。不過,如果中介借此漏洞出售房屋,則可能涉嫌違規。目前,住建委已展開調查。

  中介稱低價不限購

  這批房源位於大興區棗園北裡小區1號樓,信息由“第一空間房產”的中介公司發布。昨日,記者以看房名義跟隨該公司中介前往小區探訪。中介帶領記者看了一套79平米的兩居室,售價約149萬。房子內部有明顯的居住痕跡,牆壁已被熏黑。

  “你有戶口嗎?或者社保滿五年了?”中介問。得到否定答復后,他表示這些房子就適合沒資格買房的人。“這房子優點就是不限購、房價低。”中介還表示,買這種房隻需要按照1998年的售房價交稅,大約隻需要1萬元。

  據介紹,這批房源的價格分兩個檔次,頂層為19500元一平米,一至五層為20500元一平米。而附近的新樓盤價格約30000元一平米。

  有市民一人買兩套

  中介公司介紹,此房為開發商預存一手房,建於1998年,一直沒有出售,只是出租,現在低價甩房,直接辦房本。這批房屋共有26處,從今年7月份開始賣,目前僅剩兩處頂層6樓的住宅。

  昨日,在中介公司位於西紅門鎮宏旭路的門店內,一名工作人員出示了一位市民的購房合同。合同顯示,這位市民張某購買了兩套住宅,其中有一套為76.43平米,約156萬元,兩份合同的簽訂日期均為10月20日。

  合同上的甲方是“劉軍”,乙方是張某,丙方為第一空間房產。昨日,記者按合同上的電話聯系到賣方,對方表示,1998年他們公司從城建集團手中拿了這棟樓,現在出售,隻需要將買方名字簽到當時的合同上去,然后去住建委申辦房產証就行。

  昨日,大興區住房城鄉建設委表示,棗園北裡小區由大興城建集團開發建設,1998年建成入住,其中部分房屋用於安置市內拆遷家庭。由於時間較緊,昨日未能查到該棟樓的業主信息。北京市住建委証實,第一空間房產中介公司是正規公司,至於涉嫌銷售這些房屋是否違規,將啟動調查。

  ■ 追問

  如何繞開限購直接辦房產証?

  中介稱將買房人名字補填進1998年合同

  中介稱,這棟樓是當年開發商給拆遷公司用於分配給職工的,而拆遷公司的職工嫌遠並未居住,因此,當年的合同並沒有簽。“當時手續都做好了”,中介說,“你簽的其實是1998年的合同,當時沒有限購,你交錢后,我們會將你的名字填上去,直接就可以辦理房本”。

  市住建委表示,這種交易方式很可能是利用了政策漏洞。按照1998年的政策,開發商取得相關証件后,買賣雙方隻要簽訂紙質合同,就可以憑此到住建委辦理房產証。而辦房產証並沒有有效期,15年后憑當年的紙質合同再來辦,“從程序上看沒問題”。

  中介售房是否涉嫌違規?

  住建委:難認定合同簽訂時間,將取証調查

  “現在簽1998年的合同來賣房,應該是違規的”,住建委工作人員稱,“但很難認定”。

  據介紹,北京市在2005年以前的房產交易沒有通過網簽,因此並非每一筆都有備案,住建委隻能憑雙方簽訂的紙質合同來辦理房產証,“但很難認定合同究竟是什麼時候簽的”。

  2005年網簽政策出台后,每一筆房產交易都要審核資格,住建委也有記錄可查,這個漏洞因此不復存在。“這是歷史遺留問題”,他表示,此前也曾遇到多年后辦房產証的情況。但此次售房事件是否涉嫌違規還需取証。

  購房人有無潛在風險?

  律師稱“倒簽”合同涉嫌逃稅,或被視為無效

  北京蘭台律師事務所包華律師稱,現在簽的合同,寫以前的日期買房,實質上是以此逃脫監管,肯定是違規操作。此外,以現在的房價來售房,卻簽訂1998年的合同,可能涉嫌逃稅。“倒簽”的合同是以1998年的房價為准,盡管稅率不變,但繳稅基數變了。中介公司按現在的房價售房,卻以當年房價來繳納所得稅,也涉嫌逃避企業所得稅。

  包律師稱,對於已經買房或正在買房的市民來說,這筆交易存在重大風險。根據相關法律,“倒簽”合同如果造成對公眾和國家利益的損害,有可能會被視為合同無效或取消合同。(記者胡涵 黃月)

(責編:聶叢笑、喬雪峰)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