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從財政部27日公布的2012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決算看,已經出現養老金資金趨緊跡象。從年初公布的2013年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看,2013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若剔除財政補貼,已經陷入收不抵支的境地,缺口近千億。另有媒體稱,官方數據顯示,今年累計有3800萬人中斷繳社保,進一步加大了個人賬戶空賬壓力。
對此,網民認為,養老金“缺口”凸顯雙軌制弊端,而棄保則意味著人們對社保的信任感不足。為了真正實現“老有所養”,養老保險制度亟須加強配套手段,優化現有制度,提升科學化管理水平。
“缺口”拷問公平性
不少網民認為,養老金缺口主要緣於雙軌制。網民“蓅水落花春去?”說,在中國,普通公民繳納養老金的費用(含單位繳納部分)佔工資的28%,而公務員無須繳納。但退休后,公務員退休金卻是普通職工3倍,其退休金由納稅人埋單。他援引清華大學教授白重恩的話說“中國社保繳費乃全球最高,這對於工資低於公務員的普通人來說,就是‘劫貧濟富’”。
網民“舉報蝶諾無痕”則認為,養老保險虧空並不是公務員用了企業職工交的社保資金造成的,而是社保金制度出台前歷年欠賬造成的。如果政府不把這個遺留問題解決了,等事業單位職工和公務員全部納入社保的時候,虧空數額會更大。
“棄保”折射信任感缺失
對於媒體報道的“3800萬人選擇中斷繳納社保”,網民“董登新”指出,社保覆蓋的薄弱環節主要是在城市打工的農民工,以及在中小民營企業打工的人。大多數中小民營企業都將社會保險法置之腦后,隻管自己賺錢,哪管工人養老和醫保?這些民營企業大多利用雇員的無知,不讓員工參保。比方國家規定養老繳費標准:雇主掏20%,雇員掏8%,而這些雇主不讓雇員參保,自己就可省20%的繳費。
還有網民認為,個人主動棄保的現象可能是由於養老保險異地結轉困難、繳費額度超過承受能力、養老金缺口導致人們對未來領取養老金存疑等,反映了人們對社保的信任感缺失。
制度設計須優化
網民認為,要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就必須優化現有的制度設計。
“養老保險問題不在於幾個人養幾個人,而是取決於這個社會能夠創造多少財富,以及財富怎麼分配。”網民“唐鈞”指出,想要靠單位繳費和個人繳費來支付全部的養老金是不可能的,這早有定論。隨著老齡化,交社會保險的人越來越少,領社會保險的人越來越多,要通過財政補貼、國有資產填補等其他手段來補充。
他建議,根據國際經驗,可將養老金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基本養老金,追求公平,以公民的身份根據自己收入的一定比例來繳納,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百姓都在一個水平上領取,保障基本生活需求,並隨物價上漲每年調整﹔另一個是補充養老金,跟效率挂鉤,收入多就可以多繳,將來可以多得,由國家托底的准市場來運營。 (記者 班娟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