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世遺“絲路”起始段的城、門、關、道

李貴剛

2014年06月22日22: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世遺“絲路”起始段的城、門、關、道

  中新社鄭州6月22日電 題:世遺“絲路”起始段的城、門、關、道

  穿越千年,駝鈴聲再度響起。22日,古老的絲綢之路正式宣告成為世界遺產項目。

  絲綢之路是溝通古代中西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一條大動脈,全長7000多公裡。在“絲路”申遺中,明確了“絲路”東端起點,始於中國漢唐時期的東西兩京——洛陽和長安(今西安)。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石自社認為,洛陽城是隋唐時期的東方中心,特別是隋煬帝和武則天時期洛陽為正都,是當之無愧的“絲路”東起點,也是亞歐多元文明之間交流、碰撞、融合的歷史見証。

  洛陽師范學院河洛文化研究中心專家曾謙認為,東漢建立后,洛陽成為當時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絲綢之路起點東移至洛陽有史可鑒。

  曾謙所言的史証便是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新安漢函谷關遺址和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又稱為一城、一門、一關、一道。

  2013年3月,國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甘肅、河南、陝西、新疆4個省、自治區22處遺址點入選首批申遺點名單,位於河南境內的一城、一門、一關、一道便是其中的4處。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錢國祥表示,從銅駝街、永寧寺、市肆作坊區及四夷裡、四夷館等歷史考古實物可以確認,洛陽古城見証了“絲路”東端國際性商貿大都市的繁榮。

  錢國祥認為,作為北魏時期中國境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建筑遺存,永寧寺塔基遺址反映的樓閣式木塔的建筑形象,展現了印度、中亞佛塔建筑與中原傳統樓閣建筑的融合,以及佛教在中原傳播和本土化的發展歷程。

  “駝隊出洛陽城必經定鼎門”,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洛陽師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吳濤認為,定鼎門作為洛陽外郭城正門,是中國迄今為止沿用時間最長的都城城門,眾多境外客商正是從這裡進入洛陽城。

  “秦時明月漢時關”所言即為漢函谷關。吳濤表示,此關始建於漢武帝時期,恰是“絲路”開通時。東漢建立后,此關更是洛陽門戶,往來商旅都要經過函谷關方能進入洛陽城。

  在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嚴輝看來,漢唐時期“絲路”興起,國內道路轉變成國際通道,崤函古道成為以洛陽為起點“絲路”的必經之路,承載著中外文化交流和經濟往來。

  崤函古道存留至今的古代車轍、蹄印、蓄水池等遺跡,是保障絲綢之路長期、長距離交通和交流的珍稀道路遺存,也是“絲路”申遺點中唯一的道路物質實証。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孫英民表示,漢魏洛陽城遺址和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分別作為漢魏時期的帝國都城和隋唐時期帝國都城的主入口,是漢唐時期都城的代表性遺跡﹔新安漢函谷關遺址、陝縣的崤函古道,分別作為絲綢之路重要的關隘和道路遺跡,是重要的防御及交通遺跡。城、門、關、道是絲綢之路從開通、發展到繁榮、鼎盛時期的重要載體和典型代表,突出地反映了絲綢之路起始段遺產的特點和價值。(完)

(責編:李彤、劉陽)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