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公務員談“留守”動力:一是晉升 二是福利房

庄慶鴻

2014年06月26日08: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公務員談“留守”動力:一是晉升 二是福利房

  近日,人社部新一輪“公務員薪酬改革”的基本方向浮出水面。“限高提低”四個字,卻引發了全民熱議,甚至招致“不公平”的新一輪反對之聲。

  據人社部專家解讀,“限高”主要是限制灰色收入,更確切地說,是限制公務員工資中名目繁多的津貼補貼﹔“提低”主要是薪酬向基層公務員傾斜,向職務偏低,但業務能力強、承擔任務多的公務員傾斜。最終目的是,縮小公務員上下級之間、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

  作為這一熱點改革的“主力對象”,青年公務員到底怎樣看待它?中國青年報記者訪問了從中央到地方、處在“漩渦中心”的他們。

  生活壓力大於“高強度”工作壓力

  中央部委工作的普通科員林晨(化名),正可能是“提低”的覆蓋對象。

  在北京三環,一片建於1970年代的老樓裡,這名“85后”四川女青年和丈夫租房而居。他們的私人空間,是三室一廳中的一間主臥,“租金一年比一年貴。”

  面對遠高出工資的房價,林晨已無法考慮在京購買商品房。“我的同齡同事裡,約有七成都沒有解決買房的問題。”

  對她而言,生活壓力大於“高強度、高要求”的工作壓力。

  “在部委機關,上上下下都有不小的壓力。但我們‘80后’的生活壓力比‘60后’、‘70后’的領導層大多了。”林晨對中國青年報記者坦言,“在他們那個年代,有福利分房、津貼也較多。到我們這一代,拿這麼點工資,又正是養家糊口的時候。”

  201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發布了一份《中國基層公務員心理狀況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在各年齡段中,“80后”公務員群體的心理健康得分最低,“顯著低於總體平均分”。

  社科院報告認為,其原因在於:“青年基層公務員群體中多數人,從事現職工作年限不長,且剛剛畢業不久,正在面臨來自工作(例如定崗、調崗、升遷等)和生活(例如擇偶、購房、養老、育小等)等多個方面的現實壓力,這都成為影響其心理健康狀態和程度的消極因素。”

  林晨初入部委時,有一種“高大上的滿足感”。過年回家時,親友問起,她也有“衣錦還鄉的自豪”。“但這種滿足感,抵擋不住時間流逝、生活現實帶來的窘迫感。”她坦言。

  “無論我出差到地方政府部門去多風光、多受尊重,上班時每天還有武警站崗,但我一下班,還是回到幾十平方米的出租小屋裡。我發現,原來自己還是一個普通上班族。”

  這也是她的大學室友選擇離開公務員隊伍的原因。這名室友留下一句感慨:“自我滿足,換不來孩子的奶粉錢。”

  青年公務員中“寒門貴子”在減少?

  陝西西安的公務員王路(化名)雖然在國家機關駐省單位工作,但工資仍參照省級公務員標准,基本工資隻有2500元,“也沒多少福利”。

  他發現,在這一收入水平的公務員隊伍中,“家庭經濟水平是小康的佔主流”。“因為家境小康的年輕人,后顧之憂比較少。”

  與此相對,公務員隊伍裡“寒門貴子”的情況在減少。“因為,如果是家境貧寒的青年人,他求職的第一條衡量標准就是薪酬。”而現在基層公務員1000∼5000元的薪酬水平,已經很難滿足在京上廣深等大城市的“立足”訴求,“更無法支援家庭生計”。

  但在王路自己看來,公務員依然有最大的吸引力——榮譽感。“做公務員,我感覺很光榮。”

  “說白了,就是一種社會地位。”他說,“我並不是看不起別的行業。就好比一個法官內心向往榮譽,他就不會為了一些錢出賣自己的權力。”

  但工作兩年了,他承認多少有了一些倦怠。

  “就我們單位來說,人際關系還是比較融洽的,要說煩惱,其實就是工作之外,有時不知道怎樣合理安排學習時間,以提升自己,這代表了我身邊很大一部分青年公務員的想法。”

  中國社科院前述調研報告發現,高達79.89%的基層公務員存在“輕度工作倦怠”的現象,而6.40%的基層公務員表現出重度工作倦怠。

  作為一個正在准備邁入婚姻殿堂的男青年,王路也同樣有“買房養家”的壓力。

  “考慮到收入和發展前景,如果有機會或條件充足,我想離開體制內進企業,甚至去創業,但目前我沒有想到要轉行,因為我還在學習怎麼去當一個好公務員。我不認為一個做不好當前工作的人,能成為一個好老板。”

  王路的表弟正在備考公務員,他支持在“八項規定”之下,對公務員工資“限高提低”的設想:“公務員工資本身就不高,福利也降了。怎麼能讓公務員不被迫去拿灰色收入?這需要同步提高基層公務員的工資待遇。”

  “公務員比其他人擔負更多社會責任,對我們的道德期許也比很多職業高,我們自己也有認同。但隻提期許,沒有物質保証,最終也很難實現。”林晨坦言。

  她說自己的偶像是身邊的一位老領導,“甘於清貧、兩袖清風、從來不考慮個人得失”。

  “我也有純粹的浪漫主義精神、默默奉獻的精神,向往成為他,但很難成為他。比如,我也想扶起摔倒的老人,也想見義勇為,但這就需要社會誠信制度的建立和保障。我們現在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想為大家多奉獻,也得保障我的小家。”

  公務員薪酬改革“不能隻動工資”

  在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中,“限高提低”得到多數青年公務員的認同。

  “以往一說‘加工資’就說難,是因為給一個年輕人加1元工資,就得給所有人都加1元。在國家機關裡,沒有績效工資這個概念。”上海某稅務機關的公務員吳昕(化名)說。

  林晨認為,討論者們隻盯著“公務員漲工資”,是有誤區的。

  “如果僅僅是改革薪酬,我懷疑最終效果會有多少。改革可能會成本很高、阻力很大,可能挨了罵,但到每個公務員手中,實際隻有幾十∼幾百元。”

  正如她所說,目前正逐步“露頭”的公務員薪酬改革方案,並非單純的加薪。“調整工資結構,擴展晉升空間,建立比較機制,實施配套改革”這24個字的方案,再度成為各界焦點。

  採訪中,多名青年公務員把焦點聚集在“配套改革”上,而非“工資結構”。

  在吳昕看來,“編制人員少”是結構性的矛盾。“現在很多人說公務員隊伍龐大,編制超員,我認為,很多部門裡年輕人壓力比較大,承擔攻堅型的工作,但沒有發揮作用的冗員也很多。”

  公務員隊伍“能進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體制,也受到一些青年公務員詬病。

  “年輕人忙得要命,升不上去的老人閑得要命。而且后者當年也可能是我們這樣很有激情的年輕人。”王路說,“因為‘為官就是不為’的邏輯,干得多還可能出錯,今天忙的年輕人,明天就可能成為閑得要命的老干部。”

  另一方面,政府部門的行政職能轉型,則被青年公務員看好。“政府承擔了大量不該政府承擔的職能,真正把職能分給社會,才能給公務員隊伍瘦身、減負。”林晨說。

  對林晨而言,目前她留在公務員隊伍中“打拼”的希望,一是晉升,二是“福利購房”。

  雖然后者對她來說,可能是“畫餅充飢”。據她所知,單位中有從2006年開始“排隊等福利購房”的科級干部,至今仍未買到房。“但有一個餅畫在那裡,大家就還等著。”

  反腐之風勁刮后,公務員隱性福利減少,昔日“金飯碗”似有鬆動之勢。在不少青年人看來,公務員崗位恰似“圍城”:城外,公考雖在“降溫”,但仍然熱度頗高﹔城內,公務員“倒苦水”、呼吁漲薪的聲音不斷。

  我生活在河北滄州,今年28歲,是獨生子。每月工資2300多元,生活水平是每月消費1000多元。在外企工作的同齡人的每月工資,是我的兩倍。

(責編:周素雅、夏曉倫)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