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習近平13年前論文提戶改路線圖

關慶豐

2014年07月31日08:23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習近平13年前論文提戶改路線圖

  新中國成立后佛山第一代居民戶口登記冊。

習近平13年前論文提戶改路線圖

  早期的綠皮戶口簿。

習近平13年前論文提戶改路線圖

  紅色封皮的居民戶口簿。

習近平13年前論文提戶改路線圖

  加蓋了藍色鋼印的藍印戶口簿。

習近平13年前論文提戶改路線圖

  2009年,浙江暫住証制度被居住証制度取代。

  在清華大學圖書館的學位論文閱覽室,可以查詢到一篇十三年前的博士論文——《中國農村市場化研究》,全文共169頁,淡黃色封皮,指導教師為清華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教授劉美珣。

  論文的作者是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對於要不要取消戶籍限制,當時學界和理論界存在爭議,他在論文中堅持認為,取消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政府應理智而勇敢地面對這一現實。

  十三年間,習近平從福建調到浙江、上海,再到中央任職。在不同的位置上,他曾多次表示要推動戶籍改革。

  論文呼吁政府大膽啟動戶改

  1998年3月起,習近平在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攻讀在職博士研究生。

  “有一個重要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所進行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在總體上仍未脫離‘離鄉不離土’的模式。”在2001年12月提交的博士論文中,習近平認為:“絕大多數在城市務工的農民並未真正融入城市,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戶籍制度的限制。”

  當時,對於要不要取消戶籍限制,各方面有不同的看法,學術界、理論界也有爭議。

  習近平在論文中說,“無論從農村市場化建設的角度看,還是從市場經濟發展和實現現代化的要求看,取消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從人們出生之日起就分成非農業人口和農業人口兩種不同身份的戶籍制度,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政府應理智而又勇敢地面對這一現實,大膽進行戶籍制度改革,堅決剔除粘附在戶籍關系上的種種社會經濟差別,徹底消除由戶籍制度造成的城鄉勞動力市場的分割。”

  他認為,改革要慎重、穩妥,分階段積極推進,可先讓那些符合一定的條件和要求,諸如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居住時間達到一定年限的進城經商和務工的農民,獲得合法的居住身份。

  論文提出了戶籍改革“路線圖”:可在一些小城鎮實行不再有城鄉限制的新的戶籍管理制度,取得局部突破后,再分為中等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等不同層次循序推開。

  曾問農民工是否落戶上海

  在地方任職期間,習近平對戶籍改革的表態,總是與城鎮化聯系在一起。

  2001年7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接受《開放潮》雜志專訪。談及福建省的發展思路時,他說,福建要分層次推進城鎮化,改革和完善戶籍、土地、計劃生育等促進城鎮化發展的政策。

  調任浙江后,他依然關注城鎮化。2003年《今日浙江》刊登了習近平在省委會議上的發言。他說,浙江省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要逐步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統籌城鄉勞動就業和戶籍管理等。

  去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曾擔任上海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參加上海團審議時,與農民工代表朱雪芹握手后,詢問她是否已在上海落戶。據《解放日報》報道,朱雪芹高興地說:“戶口已進滬。”

  能落戶上海,朱雪芹無疑是農民工中的幸運兒。她曾解釋說,2008年國務院評選出全國1000名優秀農民工,這1000名優秀農民工可以在工作所在地落戶,當時她把戶口落在了上海。

  按城市規模不同層次推進

  去年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

  伴隨著城鎮化規劃出爐,新一輪戶籍改革“箭在弦上”。

  今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審議《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深改組組長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說,推進人的城鎮化重要的環節在戶籍制度,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是涉及億萬農業轉移人口的一項重大舉措。總的政策要求是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

  戶籍改革按城市規模不同層次循序推開,這也是他十三年前博士論文所持的觀點。

  ■ 盤點

  戶籍制度這50多年

  有著50多年歷史的戶籍制度,從建立之初至今,經歷著緩慢的調整與變革。城鄉統一與遷徙自由,依然是人們所期待的改革目標。

  1 【新中國成立初】

  限制盲流

  1951年7月16日,公安部公布《城市戶口管理暫行條例》,規定了對人口出生、死亡、遷入、遷出、“社會變動”(社會身份)等事項的管制辦法。這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部戶口管理條例,基本統一了全國城市的戶口登記制度。

  當時,農民佔中國人口的絕大多數,城市無法容納過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1953年,為減少城市的人口壓力和就業壓力,保障城市經濟發展,國家開始制止農民盲目流入城市。從農村中盲目流入城市的人,被簡稱為“盲流”。

  2 【1958年】

  二元結構

  195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包括常住、暫住、遷出、遷入等7項人口登記,以法律形式嚴格限制農民進入城市,並限制城市間人口流動。

  從此,城市與農村間筑起了一道無形的“高牆”,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模式得以確立。

  3 【1985年】

  發身份証

  1985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証條例》,人不分城鄉均發身份証驗証身份,方便人口流動自由擇業。

  1994年以后,國家取消了戶口按照商品糧為標准劃分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的“二元結構”,建立以常住戶口、暫住戶口、寄住戶口三種管理形式為基礎的登記制度。

  4 【上世紀末】

  藍印戶口

  上海、深圳、廣州等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施行“藍印戶口”政策。

  藍印戶口相當於國內的“投資移民”或者“技術移民”,投資購買當地政府規定的房產等,可以給予藍印戶口。

  從今年5月31日起,天津停辦藍印戶口。至此,中國所有城市結束藍印戶口政策。

  5 【新世紀初】

  積分落戶

  2001年10月1日,中國以兩萬多個小城鎮為重點,推行戶籍制度改革,在小城鎮擁有固定住所和合法收入的外來人口均可辦理小城鎮戶口。

  江蘇、浙江、上海、山東、河南、四川、重慶等地啟動戶籍改革。

  目前,作為特大城市,上海、廣州、深圳已經採取了積分落戶政策。

  6 【2013年】

  戶改新政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創新人口管理,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

  經過近一年醞釀,《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昨日正式發布。

  本版稿件/新京報首席記者 關慶豐

(責編:郝帥、喬雪峰)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