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紅利持續釋放 內外需求有所改善
宏觀經濟下半年實現開門紅(熱點聚焦)
繼二季度出現向好勢頭之后,中國經濟在下半年迎來良好開端。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1.7%,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創下今年最大升幅,並呈現連續5個月的回升勢頭。專家認為,在中國經濟內生力的推動下,內外需求持續改善,下半年經濟增長將繼續呈現穩中略升態勢。
上半年經濟有亮點
今年以來,隨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等政策措施效應的逐步顯現,內需回暖,加之世界經濟持續復蘇,外需有所改善。在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看來,7月份我國制造業PMI綜合指數和其他分類指數普遍回升,其中生產和市場需求雙雙加速增長,是推動PMI明顯回升的主要動力。
統計數據顯示,7月份新訂單指數為53.6%,比上月回升0.8個百分點,為2012年5月以來的高點,市場內生動力有所增強﹔生產指數為54.2%,比上月回升1.2個百分點,在市場需求回暖的帶動下連續3個月回升。從出口情況看,7月份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0.8%,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在擴張區間內回升,為2013年4月以來的高點,表明我國制造業出口形勢繼續回暖。
“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情況總體平穩,而且穩中有亮點,穩中有升。”原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德水表示,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主要表現在經濟增長平穩,就業平穩,物價平穩等幾個方面。一二季度的經濟運行沒有出現大的起落,增長水平在預期的范圍之內,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4%,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長7.4%,二季度同比增長7.5%,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實現了增速略有回升,總體運行平穩,體現了穩中求進的總基調。
企業經營有好轉
上半年經濟的逐步企穩,也是實體經濟趨穩走好的重要體現。7月份PMI創下今年最大升幅和持續5個月的回升,表明我國制造業穩中向好的趨勢更加明顯。
“從近期發布的經濟數據看,PMI連續回升,市場預期趨於穩定,企業信心有所增強。”趙慶河表示。
在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副總經濟師陳中濤看來,隨著政策累積效應顯現,企業經營形勢出現轉好。大中小型企業PMI指數均回升到50%以上,反映出企業經營形勢進入景氣狀態。特別是小企業明顯回升值得關注。小企業PMI指數自2012年4月份以來首次回升到50%以上,較上月上升1.7個百分點。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的生產、新訂單、採購等指數均見明顯回升,達到50%以上,升幅超過1個百分點。小企業經營形勢好轉,說明一系列積極扶持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已產生累積效應﹔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企業經營的宏觀經濟環境已經有所改善。
陳中濤表示,當前行業回升有快有慢,但整體來看多數行業已恢復景氣狀態。目前一些產能過剩的基礎原材料行業,仍未走出困境,但出現回升跡象。
鞏固勢頭再發力
宏觀經濟在取得下半年開門紅之后,如何繼續發力、鞏固良好勢頭則成為關鍵。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開會議指出,下半年經濟工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基本思路,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更加注重定向調控,有效實施一些兼顧當前和長遠的政策措施,加快深化改革開放,著力推動結構調整,妥善防范化解風險。
“下半年乃至近一個時期內,經濟社會中還是有不少困難,經濟下行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李德水認為,部分傳統產業至少在數量上已經達到了高峰期,而新的、更高水平的經濟增長點,需要有一個培養和增長的過程,這就是經濟轉軌和產業升級過程中的陣痛期。但這完全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也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坎。
在李德水看來,下半年中國經濟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從中國當前所處的發展階段、城鎮化穩步推進、服務業的巨大潛力、特別是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的推動力等基本面看,完全有條件實現長期平穩較快發展。不僅可以實現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而且能夠使經濟社會發展穩步邁向中高端水平。(記者 周小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