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8月17日,也是我們國內海絲報道團隊走訪泉州的第二天,雖然只是個開始,卻有種極盡癲狂的感覺。來泉州第一天,臨時增加了3個採訪點,我們一眾記者熬夜至凌晨2點仍不能完成當天的報道,今日早起眾人臉上均是倦容,疲憊不堪。
按照安排,今日要採訪的是德化月記窯國際當代陶瓷藝術中心創始人吳金填和永春蒲氏后裔。顛簸了近2小時后,終於來到了擁有“中國瓷都”美譽的泉州德化。所謂越怕什麼越來什麼,一下車我們就被通知上午臨時增加2個採訪點,瞬間被“晴天霹靂”了。雖硬著頭皮跟著進了當地政府安排的幾個陶瓷博物館,我卻一直惦記著德化目前唯一古窯——月記窯,總覺得那樣特色的瓷窯意義來得更重大。
事實卻是,月記窯的採訪並未達到預期效果,臨時增加的陶瓷工藝品展覽館卻意外地收獲了“驚喜”。人說“記者唯恐天下不亂”,我倒覺得記者也唯恐天下不美,看著如脂如玉、美輪美奐的精湛陶瓷工藝品,不由感嘆“終於有東西可寫了”,“中國瓷都”之名果非浪得虛名。
泉州天氣就像“女朋友”的脾氣陰晴不定。中午採訪太陽高照,下午採訪雷鳴電閃。我和隊友們結束採訪的時間是下午16點,因擔心天氣惡劣道路難行,想直接回市區駐地,泉州當地宣傳部的同志又帶我們採訪到了詠春拳的傳承人,並告訴我們:“基層百姓的文化被知曉的機會太難得了,都眼巴巴的盼著有媒體來宣傳,既然都來了,就多給他們一些動力吧。”
結束詠春拳的採訪工作時已是天黑,本可伴著雨滴聲在車上短暫休息,但這時我卻怎麼也睡不著了。看10多個村民簡單而投入的詠春拳表演,我們這些新聞工作者,天職就是發現和記錄,這些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難道不該是我們應當多投入、多關注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