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27日電 (賈興鵬、實習生方小梅)繼唐家嶺之后,位於北京西北角的北四村成為“蟻族”的新居,這個不足4平方公裡的“村庄”,如今卻擠下6000多村民, 9萬多外來人口。
他們大多是中關村或者上地上班的白領,然而城裡動輒四五千元的房租讓他們望而卻步,而此地房租低廉,交通相對便利,隻好偏安北四村,幾百元就能擁有一個單間,這是他們最大的念想和動力。
人民網記者多次走進北四村,近距離感受他們的生活和不易。
外來人口佔9成
回龍觀北四村包括史各庄村、東半壁店村、西半壁店村和定福黃庄,四個村子由北到南連成一片,村名因此得來。
5年前,隨著海澱區唐家嶺改造、沙河大學城拆遷、回龍觀村拆遷,北四村的人口開始猛增,現在成了昌平區人口嚴重倒挂村,本地村民隻有6000人多人,而外來人口已經達到9萬人。外來人口中,以在中關村、上地附近工作的年輕人居多,年齡大致在19歲到55歲之間。
每天傍晚六七點,隨著一撥撥下班的年輕人陸續從地鐵站走出,北四村到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候。從地鐵昌平線生命科學園站下車,沿永旺商城西側的一條小路往北走不到100米便到了北四村。
傍晚時分,北四村的主街上小商販開始擺放自家的貨物,個個鉚足了勁兒,賣力地吆喝著。一些剛下班的年輕人會順帶買點蔬菜水果,或者在路邊的攤位上來個“8元炒菜”,或者直接坐在小店吃上一碗熟食,晚飯就解決了。
小攤上有賣吃的、穿的、用的等等,留給行人的路隻能讓兩三個人並排通行。用一位當地租客的話說,“這裡(北四村)是大城市,什麼都可以買到。”
低廉房租吸引“蟻族”
26歲的薛女士和家人搬到北四村已經3年,租了一室一廳。在她看來,住在這裡是最好的選擇。“一個月1100元的房租,加上水電費每月都不會超過2000元,同樣面積在市區大概要五六千元。”對於這樣的環境,薛女士表示挺滿意,“這裡衛生每天都有人專門清掃,我覺得住著挺好。”
走在街道上,記者時不時看到,身穿安全警示服,戴著“綜合管理”紅袖章的大爺騎著自行車經過,一位女售貨員說,他們主要是檢查街道衛生及維護街道秩序,不能在街上亂停車。
主街兩側多是5層左右的樓房,這些都是村民自己修建,專門用來出租。這裡的房間的租金根據房型、採光條件等價格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通常水費是每個月固定繳納10元,電費是每度1.5元。
“從這裡到那裡都是房東的,每年不知賺多少錢?”一位熱情的租客用羨慕的口吻說。在施工地旁,是一棟單間式的公寓樓,房東?姐告訴記者,現在整個六層的公寓隻剩下一樓兩個房間,每個月450元。這個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屋子裡,隻有一張床和一張桌子,屋裡僅有的電器是半新的抽油煙機和破舊的熱水器。因為是一樓常年無法採光,即使打開房內的燈,光線也非常暗。
將嚴控外來人口
大量外來人口的涌入,給這個村子帶來了很多的變化。“擠”是最大的變化。每天下午五六點,原本冷清的街道忽然一下“冒”出來很多人,回家的、買菜的、吃飯的、逛街的,兩三米寬的路瞬間變得擁擠不堪,連兩輛汽車錯車都很困難。
在北四村某公寓住了3年的租客王先生告訴記者,這裡的電壓很不穩定,因為人多,很多電器都用不了。有些公寓的網也不好,沒有信號是常有的事。
記者了解到,去年7月,北四村被北京市列為治安、交通、消防亂點地區。近兩年,該村曾經因為使用大功率電器等原因引發過3場火災。
記者看到,很多公寓的外牆都沒有粉飾,大多隻在樓道邊上安裝了護欄,樓道地面多是粗糙水泥地,有的地方還有水泥沙子,而房間門口都堆放了不少雜物,側身才能通過。
即使這樣,租客們也在北四村生活得自在愜意。然而,隨著北四村的出名,租客們的擔憂隨之而來,目前昌平區已建立以“五管”為核心的管理機制,即管人、管地、管出租房屋、管低端產業、管集體經濟合同。此外,還將通過多種方式控制外來人口,新的目標是,明年年底,外來人口比例將降低到5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