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採訪團隊走進廣西北海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北海人,從來沒有想到,家鄉北海的每一寸土地,都有那麼多的故事。此次我作為人民網“行走新絲路”採訪團中的一員,重回家鄉,也得以另一種視角重新了解這片充滿活力與傳奇土地。
此行的第一站,是北海市合浦縣的漢代博物館,恰好就在年幼時我居住的老屋旁邊。記得小時候,這裡還是一個看似普通的考古營地。那時的我從來沒想過,這小小的營地裡會有那麼多“寶貝”。如今,昔日簡陋的考古營地已經修繕一新,變成了“高大上”的博物館。館內不但有大宛良馬、銅鳳燈等諸多珍貴出土文物,還有水晶瑪瑙、琥珀鬆石等從漢到清的諸多外邦“舶來品”,昔日“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繁華由此可見一斑。
此行的第二站是乾江古鎮,在從合浦前往北海求學時,這裡是我的必經之地。乾江鎮裡,青石小路彎彎曲曲,文武樓佇立相望。
沿著石板路走到頭就是當年古絲路的出海碼頭--乾體港,從今日已殘破的石板路中業已凹陷下去的石條可遙想當年有多少“雞公車”往來於這條“官道”。
這裡家家戶戶重視發展教育事業。你能想到,這個不足一平方公裡的小鎮裡,文人學者輩出,明清以來的數百年間這裡所出的舉人、進士就有好幾百人?怪不得父親那時候總跟我說,走過乾江,就能沾沾“文氣”哩。
採訪的第三站在白龍珍珠城。這是一個建於明代的城池。“珠還合浦”的故事是家鄉父老們耳熟能詳的故事。據說珠貝化身神女,為珠鄉百姓脫圍解困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採訪團隊攀上城頭時,江風呼嘯,南流江水奔騰不息,仿佛昔日採珠人的呼號聲仍在耳邊回蕩。
採訪的第四站是北海珠海路老街,這裡也是昔日北海的“市中心”。老北海們回憶起年少的時光,經常笑稱昔日市區隻有那麼一條繁華的馬路,多少歡樂的故事都發生在這裡。而我的母校就坐落在老街附近。
徘徊在老街上,整潔的街道邊是排排站的騎樓,融合著西式風情,調皮的三角梅悄悄爬出牆頭、窗台。老街盡頭的東炮台是昔日的英法侵略者所留,如今這裡已不聞炮聲隆隆,這條記錄著北海歷史的街道,現在已變成了游客們來到北海后最喜愛到訪的目的地之一。
在這次的採訪行程中,我由衷地感到快樂。因為在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上,在我重新拾起兒時記憶的過程中,我也在重構對海上絲綢之路的認識——原來,絲綢之路就在我身邊,家鄉處處都有絲綢之路的痕跡,每一個轉角都有著這麼厚重的歷史積蓄。縱觀家鄉北海30年來改革發展的軌跡,與海上絲綢之路的底蘊是一脈相承的。
如今,隨著北海旅游、工業、港口、交通、物流建設的推進,北海有望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擔起重任,先行發展。我也應該做一個反映家鄉變化的報道者,為這個老城新港奉獻出自己綿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