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僧法顯和玄奘取經西行,天竺鳩摩羅什和達摩祖師負笈東來,這是古代絲綢之路上廣為流傳的最美佳話。鳩摩羅什從西域東來,比玄奘西行取經還要早200多年。他圓寂后,舌舍利就葬在武威。坐落在武威市涼州區北大街的鳩摩羅什寺,始建於1600多年前東晉后涼,寄托了人們對這位佛教史上偉大翻譯家的紀念和緬懷。
鳩摩羅什祖籍天竺(即印度),出生於當年絲綢之路上的西域古國龜茲(今新疆庫車)。前秦皇帝苻堅的大將呂光征討西域時,將這位著名高僧帶回。抵涼州(今武威)時,前秦亡,呂光便在涼州稱王,修寺院命鳩摩羅什弘佛揚教。
鳩摩羅什在武威駐留17年,鑽研漢語並開始翻譯佛經,后來后秦君主姚興把他接到長安專事譯經。鳩摩羅什在長安組織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官辦性質的譯經場,余生近12年時間帶800弟子翻譯佛經74部、384卷,系統介紹大乘佛教思想,為佛教中國化奠定了理論基礎。鳩摩羅什與法顯、玄奘、義淨、鑒真等一樣,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高僧,與義淨、玄奘並稱為佛教三大翻譯家。
鳩摩羅什譜寫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美麗傳奇,如今,鳩摩羅什寺的住持理方法師也在續寫精彩。理方法師1999年考入斯裡蘭卡克拉尼亞大學巴利語佛學研究所,直到2005年完成哲學博士課程。在斯裡蘭卡的禪修中心,僧人們早上4時起床打坐,每天打坐4次。如今,鳩摩羅什寺院的早課也以禪修打坐為主。佛教文化間的交流,依舊在新絲綢之路上生生不息。
“我能跟著一起聽您講解嗎?”在大雄寶殿,一位游客幾次禮貌打斷理方法師,詳細詢問鳩摩羅什的生平。許多游客在一旁舉著手機,認真錄音。理方法師告訴筆者,以前,像這樣“明顯沖著鳩摩羅什來”的游客並不多。去年9月,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后,游客越來越多,每天的游客高達近千人。
1600多年來,鳩摩羅什寺幾番重建,最近一次修建始於2000年。目前,大雄寶殿、大經堂、觀音殿、禪堂、客堂、念佛堂、鳩摩羅什圖書館、般若講堂、僧房等寺院主體建筑已經修建完畢。“壯麗改觀,誠河西之勝地也”。
眼下,理方法師正牽頭整理鳩摩羅什的譯作,他還計劃編排與鳩摩羅什有關的歷史劇,並醞釀修建鳩摩羅什研究院、鳩摩羅什佛學院、西部佛教歷史陳列館等,以及舉辦鳩摩羅什思想研討會。
理方法師說:“我最大的心願,是怎樣把鳩摩羅什的偉大精神傳誦出去。生命不息,這項工作永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