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多位專家談社保改革:破除既得利益阻力最難

劉世昕  崔麗

2014年09月14日10:39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社保改革 破除既得利益阻力最難

  國民未富先老,本應起到兜底和社會財富再分配作用的社保制度卻存在諸多不公平,影響了社保效能的發揮。在今天舉行的第十屆社會保障國際論壇上,多位社保專家表示,當前我國社保制度改革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破除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實現福利權益的相對公平和均衡。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特別強調,未來以公平為目標的社保制度改革中,必將遇到來自既得利益地區、既得利益群體的強大阻力,能否破除這些阻力是改革面臨的最大挑戰。

  過去30年,我國的社保制度實現了從“單位保障制”向“社會保障制”的轉軌,值得肯定的一面是“實現了社保的普惠”,但留下的遺憾是,城鄉分割、身份分割、地區分割下的福利分配失衡。

  諸多的利益失衡被鄭功成細化為:城市獲得的是長期傾斜的公共資源投入,卻不願分擔鄉村的社會保障責任﹔發達地區佔據的是發展先機與年輕勞動力的奉獻,卻不願共擔欠發達地區的社會保障責任﹔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與企業職工之間的養老保險權益、公積金權益乃至職業福利權益等均存在著較大差別﹔醫療保險的城鄉分割局面在大多數地區仍然難以突破,社會救助體系與相關福利項目仍然是城鄉有別、地區差距過大。

  在鄭功成看來,不管取消養老制度的雙軌制,還是減小城鄉的福利差別,哪一項改革都會觸及到既得利益者的權益。

  不少學者認為,社保領域的改革還與戶籍改革、事業單位改革等諸多其他領域的改革密切相關,那些改革被固有體制障礙束縛后,也會影響社會福利的公平推進。

  鄭功成舉例說,比如在就業領域,就有所謂體制內人員與體制外人員,或者有編制人員與無編制人員,以及各種形式的用工方式,其實質就是將人分為若干等級,同工不同酬、同制不同權,還有官民分割的福利體制等。這些體制性障礙因為涉及相關群體的利益,牽涉到國家機關特別是政府部門的職責與權力匹配,牽涉到各個單位的社會成本負擔,往往積重難返,形成強勁的路徑依賴,矯正起來絕非易事。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則特別提醒,社保制度的改革中,要避免新制度擴大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宋曉梧認為,現有的養老保險等二次分配項目,不僅沒有縮小一次分配的差距,反而進一步擴大了收入差距。他建議,在未來的制度設計中,要發揮社會保障平抑一次分配差距的作用。

(責編:沈光倩、吳佶)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