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行走新絲路大型跨國全媒體報道

在海上絲路架起一座友誼“金橋”

——訪中石油東南亞管道公司

楊牧

2014年09月22日16:03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曼德勒分輸站-照片由中石油東南亞管道公司提供

“一頭聽印度洋的海濤,一頭聞金孔雀的鳴叫。綿延數千裡,你把世代胞波友誼寫照。…… 中緬管道,通往印度洋的和諧大道,架起中緬間的友誼金橋。”

這段文字來源於一首歌曲——《金橋》,歌詞中提到的“綿延數千裡”的“友誼金橋”,是歷經三年多施工建設,目前已部分投產的中緬天然氣和原油管道。她的起點位於緬甸南部若開邦皎漂,終點位於中國境內。

“加強互聯互通”是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內容。人民網“行走新絲路”記者在緬期間,採訪了位於緬甸中部曼德勒的中緬管道油氣調控中心。管道的建設者、維護者和受益者向記者講述了這座友誼“金橋”上的故事。

建設者說——

沒有當地民眾支持,管道安全無從談起

“管道項目,和別的項目不一樣。”中石油東南亞管道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工廠有圍牆,可以採取很多措施進行保護和管理。“但管道項目的社會屬性強,它建在沿線村庄裡、在具體的社會環境裡,沒有當地政府和民眾的支持、幫助和愛護,安全建設和運行無從談起。”

那麼,如何獲得當地政府和民眾的支持和幫助?記者得到了一組數據。

200萬噸原油,20%輸量的天然氣,是油氣管道投產后,緬甸計劃每年在境內下載分輸的油氣數量。截至2014年4月,緬甸皎漂、仁安羌和曼德勒三地成功實現天然氣的下載分輸,當地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得以改善。

2000萬美元專項資金,111個社會公益項目,從管道沿線地區需求出發,東南亞管道公司積極開展社會公益項目,修建學校醫院、改造電網水路、捐款捐物,改善管道沿線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以實際行動造福沿線80萬居民。

800名緬籍員工,超過東南亞管道公司所聘員工總數的60%。300名管道沿線的當地居民,每日步行巡查,為管道安全運行保駕護航。還有每年選送優秀的緬籍員工到中國培訓,如此高的代價,隻為培養和留住本地人才,爭取當地支持。

“一個跨國項目,如果本土化實施得不好,就不能算成功。”這位負責人說,“我們會大力培養本地員工,盡快使他們在技術、管理和能力方面滿足公司業務的發展要求,讓更多優秀的緬籍員工進入中高層崗位。”

為此,公司還專門設立了語言津貼,“凡是通過中國漢語水平考試的緬籍員工,每個月多發幾百元工資。通過緬語水平考試的中方員工同樣可以享受這種待遇。語言掌握得越好,雙方的融合度越高。”

談起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這位負責人認為,要實現真正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中國確實要和周邊國家聯系起來。“緬甸是一片熱土、充滿生機,緬甸人民也非常勤奮善良,緬甸未來充滿希望。中緬合作不僅有基礎,也有條件。”

“實業合作是互利共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兩國經濟融合進一步加深,將為中緬‘胞波’友誼增加更多的內涵。”這位負責人表示,“作為能源企業,我們會努力把這座友誼‘金橋’做成示范項目,把中緬能源合作繼續向前推進。”

天然氣管道經過當地村庄的標識牌。人民網記者 王天樂攝

維護者說——

石油人四海為家,一切苦和累都是值得的

在調控中心的會議室看到李正清時,這位小伙兒剛結束休息。

“我們每4天,上1個白班和1個夜班,沒有周末。夜班是從晚上6點半上到第二天早上7點半,一共13個小時。”這是李正清的工作時間表。他是調控中心裡的一名調度員,大學畢業后就來緬甸工作,如今已是第三個年頭。

中緬油氣管道的調控中心設在曼德勒。和李正清一樣,監控管道運行的調度員還有16位。他們的工作主要是,通過數據採集和控制系統,跟進調控台上的十幾台顯示器,24小時實時監控管道全線運行狀態。

談起工作,李正清很自豪:“我一畢業,就參與到中緬油氣管道這樣重要的工程項目中,我覺得很有意義。每當通過監控系統看到管道裡通過的輸氣量時,就覺得這個班沒白值。”

工作66天,休假20天,是這裡的調休制度。年紀輕輕的李正清,沒有為此感到不適應,他說:“家裡對石油系統的工作特點都比較習慣:四海為家,集中工作、集中休假。”

周錫河是公司負責安全、環保方面的負責人。他介紹,管道項目雖然進行了嚴格的環境保護工作,但在施工中還是遭到了一些外國勢力的干擾。這些人成立中緬管道監督委員會,下設14個分支機構,派上百人在沿線巡視。

“我們努力做到了讓別人挑不出毛病。”周錫河告訴記者,中石油海外建設工程項目有一套完整的“HSE體系”,已經推行了二十多年,H表示健康(Health),S表示安全(Safety),E表示環保(Environment)。

李鐵軍主管公司的跨境互聯業務。他告訴記者,“公司正在搞光纜的跨境互聯。”他說,為實現上下游的數據共享,保証管道安全,幾經周折,8月18日,由中石油鋪設跨越邊境的光纜終於獲得緬方批復。對此,李鐵軍既充滿感慨,也非常自豪:“我們用4年多的時間創造了一項歷史。”

在寺院裡生活的小沙彌 人民網記者 王天樂攝

受益者說——

你們為推動當地教育發展盡了力

囊丘鎮寺院學校,距離曼德勒市區大約2個半小時車程。2014年1月,中石油東南亞油氣管道公司向學校援建的新校舍完工。在緬期間,記者也走訪了這一公益援助項目。

早上8時,採訪團一行15人從市區出發。路遇暴雨,在泥濘坑窪中顛簸前行,抵達小學時已近11點半。這樣的路,從考察、施工再到交付使用,援建單位已經記不清走過多少次。

抵達時,寺院方丈兼學校校長早已准備好茶點,在會客室等候。

“這所學校建於2003年,到今天已經有11年的歷史。最開始有29名學生,發展到現在已經有345名。”方丈娓娓道來,“我們主要招收附近的孤兒,由學校提供住宿。在管道項目援建后,學校今年得以多招收了80名學生。”

會客室的牆上挂著方丈與一名身著碩士服的學生的合影。方丈說,從這裡畢業考上大學的學生有8名,還有考上碩士的。他們不少人畢業后重新回到這裡當老師,“這裡一共有16位老師,隻有高中二年級和三年級的老師是外聘的。”

這裡的課程,除了緬文、數學等傳統科目,還有電腦培訓和中文。一間教室裡,二十多名學生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解立體幾何。方丈對記者說:“中石油管道公司對這裡的援建,為當地的教育發展盡了力,加深了彼此友誼。”

除了學生,這裡還生活著100多名小沙彌。看到記者一行,他們大方地圍過來,顯然,他們不是第一次看到來自中國的朋友。

陪同記者一行的中石油方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像這樣的社會公益援助項目,公司目前已完成111項,其中學校有67所。目前累計投入近2000萬美元,受益人群達80萬,初步改善了管道沿線地區人民的醫療、教育和生活條件。

“我們的項目建設隊伍走到哪裡,公益事業就開展到哪裡。”這名負責人說。

(責編:邢鄭、喬雪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