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未來十年國內通用飛機需求總價值將達155億美元

2014年10月15日08:55    來源:國際在線    手機看新聞

  記者14日從四川綿陽北川縣舉行的“2014中國綿陽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研討會”上獲悉,有關部門正抓緊研究在全國范圍進一步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一系列對通航發展有重大利好的政策近期有望相繼出台。與會業內人士預期,受新政策推動,未來十年國內通用飛機需求總價值將達155億美元。業內人士建議,當前亟須做好頂層設計,規劃引領,避免“一哄而上”無序競爭。

  據介紹,2010年,國務院、中央軍委出台《關於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低空空域開放由此“破冰”。4年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穩步推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環境逐步寬鬆,近期更有望迎來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強力推動通航產業步入“黃金時代”。

  “一系列對通航發展有重大利好的政策近期有望相繼出台。”國家空管委辦公室計劃財務處處長呂軍華在論壇開幕式上表示,這些利好政策涉及空域劃分、通航飛行審批程序、空管服務保障模式等法規標准及政策措施。呂軍華說,空管委將盡力營造寬鬆、和諧的政策及空域環境,加快推進低空空域管理改革。

  呂軍華告訴記者,近期國家將召開全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會議。另據業內人士預計,期待已久的《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規定》有望屆時發布。此外,近期有望出台或值得關注的政策還有《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修訂版)、《低空空域劃設方案》、《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修訂版)、《通用航空機場申報與審批管理程序》等。

  與此同時,民航部門也正在大力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中國民用航空局運輸司通用航空處處長靳軍號在論壇上介紹,通用航空企業工商登記已明確由“先証后照”改為“先照后証”,目前中國民航局正在修訂通用航空管理規定,包括降低設立通航企業的要素門檻等。

  “放鬆私人飛行牌照的考核標准,向地方政府全部或部分下放通用機場項目核准權,肇始於2010年的低空空域改革‘破冰’之舉,這些政策正在催熱整個通用航空產業。”中國城市臨空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馬劍說。

  中國民用航空西南地區管理局副局長王堅說:“通用航空迎來了百年難遇的黃金發展期,發展空間不可限量,將成為繼汽車、高鐵后第三個國民經濟增長的領軍行業。”

  靳軍號告訴記者,2010年底以來,我國通航企業數量年均增長約25%,航空器數量年均增長約20%。截至今年9月,全國通航企業共226家,籌建單位201家,在冊通航飛機、直升機總量1786架,全行業從業人員已達1.1萬人。“可以說,在政策促進之下,行業規模短時間之內有了很大程度提升。”他表示。

  中國工程院士劉大響表示,隨著改革和市場的推動,未來十年國內通用飛機需求總價值將達155億美元,其中公務機價值佔70%以上。

  由於整個通航產業鏈涉及制造、運營及服務等三大核心環節,發展前景非常廣闊。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計劃處調研員李國強認為,除傳統通航領域外,未來10至20年時間,中國通航產業還會在教育培訓、公務航空、航空器托管等三大領域實現一定規模的發展,在交通短程運輸領域有可能實現“零”的突破,而航空器維修、通用航空金融租賃及其他通用航空延伸服務領域,或將整合現行資源,健康發展。

  正是預見到通用航空產業對促進地方經濟的顯著效果,各地政府發展通航產業的熱情空前高漲。靳軍號說,目前已有14個省、市、自治區制訂了本地區的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規劃或通用機場布局規劃,三四年時間裡全國各地出現的110多個航空產業園,很多都是瞄准全產業鏈。

  盡管整個產業“看上去繁榮一片”,但基礎設施薄弱、專業人員短缺、產業鏈條不完善的現實,使得通航產業在大發展初期仍面臨不少問題和困難。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我國通用航空生產和消費產業鏈依然處在構建階段,通航產業總體布局呈現“小、散、雜”等特征,提升產業品質,政府、市場作用缺一不可。

  “很多地方和企業在沒有對通航產業建立基本認知的情況下,就盲目建園全產業鏈發展,盲目投入研發制造等領域。”靳軍號建議,不要每個地區都做全產業鏈發展,應探索真正符合地區實際的發展模式和路徑,真正實現通用航空發展差異化,避免無序競爭。如何從整體層面對通航產業健康發展進行合理布局,已經引起業界重視。

  “我們面對航空產業時一定要清楚它是現代產業。”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原管委會主任金乾生認為,我國航空產業轉型升級仍需軍民融合、相輔相成,同時牢牢樹立市場觀念,把航空產業園的建設從大而全轉向專業化分工、鏈條化配套、市場化合作、集群化發展。

  “通用航空的發展會有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不能一哄而起,無序發展,需要合理籌劃、穩步推進。”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航工業科技委副主任劉大響建議,國家應成立通用航空管理委員會或行業協會,盡早完善通航領域的法律、法規和必要的管理條例﹔引入市場機制,多方籌集資金,加大機場等地面設施的建設力度﹔既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更要促進國產通航飛機、直升機和通航發動機的自主研制,促進民族工業的轉型升級和發展。

(責編:楊曦、劉然)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