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楊成長:產業跨界融合呈現五大趨勢

2014年10月24日08:52    來源:中國証券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楊成長:產業跨界融合呈現五大趨勢

   當前,中國產業的跨界和融合表現為五大趨勢。

   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

   服務業佔比快速上升,服務業與制造業之間開始融合,服務業開始制造業化,制造業也開始服務業化。

   2013年我國服務業佔比已經超過制造業,從2014年上半年來看,這種趨勢仍在加速。服務業和制造業之間的邊界開始變得模糊,服務業開始制造業化,制造業也開始服務業化。

   我國服務業發展出現了產品化、標准化、連鎖化趨勢,而這些本來是制造業生產的基本要素和模式。近年來服務業中推出了一系列的金融產品、旅游產品、醫療服務產品等,將各種服務模式標准化,並加以復制和推廣,“產品”已經成了服務業的時髦名詞。這一趨勢也得到了決策層的高度認可。以旅游產品為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強調旅游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帶動作用大,要著力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用創意設計創新旅游產品,旅游產品向觀光、休閑、度假並重轉變,提升旅游產品品質和內涵,大力開發老年、民俗、養生、醫療旅游等。轉型升級的旅游產品,將是融合了現代農業、度假養生、生態養老、文化民俗體驗的現代服務產業,已經不僅僅是服務業與制造業的融合,甚至是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城鎮化的融合。

   制造業也開始服務業化了。制造業開始從以產品為中心向服務端延伸,制造和服務一體化,全面提升產品附加值。例如,房地產開發商已經開始從建造房屋擴展到房屋維護、物業管理等服務領域,形成了旅游房產、養老房產和教育房產等新興業態﹔汽車制造商開始從汽車制造延伸到汽車服務、汽車金融等領域。巨大的制造業將產生巨大的為這些制造品使用和消費的服務業,這已經成了企業家共識。未來的中國不可能是單一的制造大國,也不可能是單一的服務大國,而是制造服務業大國。

   金融投資與實業投資融合

   金融投資與實業投資開始融合。國有資產資本化價值化的管理改革方向,本質上體現了運用金融投資理念來運營和管理國有資產。

   過去,金融投資與實體投資分屬不同投資領域,相對獨立,各有不同的流程、標准和回報要求,但新的趨勢是兩者之間正在加速融合。

   首先是實體經濟內部開始運用金融理念和工具來進行投資,典型的是光伏產業。今年2月,光伏企業與金融企業聯手啟動了光伏互聯網金融戰略項目,借助眾籌模式,讓光伏電站投資走向社會大眾。這是實體經濟與金融的融合,也是傳統制造業與互聯網工具的融合。

   至於金融投資滲透到實體經濟領域的案例就更多了。今年,保險公司頻頻舉牌地產企業,表明金融企業開始直接參與實體項目的管理和運營。資本市場上出現了林林總總的各種並購基金,都是金融業與實業投資之間融合的基本工具。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所確立的國資改革指導思想,也滲透了實體經濟投資和金融投資相互融合的基本精神。國資國企改革,以國資改革帶動國企改革,從管理資產轉向管理資本,制度設計的深層含義就是金融與實體之間的高度融合,以價值化的理念和金融手段來盤活和運作國有資本。國有企業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股權多元化,讓社會資本參與實體經濟的運營,從而推動企業股權結構進一步優化,市場經營機制進一步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完善,國有經濟活力進一步增強。中石化將其全資子公司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就是大型央企向社會開放的第一步。

   金融投資是建立在產業發展基礎上的,是為產業發展服務的,如果沒有了產業基礎,金融本身也就不會有任何價值。所以,金融和產業的深度融合是必然趨勢。

   以互聯網為紐帶的產業跨界融合

   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形成了一條以互聯網為紐帶的產業跨界和融合的新模式。互聯網思維是貫穿這一兩年的熱門詞匯,仿佛誰要是沒有互聯網思維,誰就會被社會所淘汰。

   人類經濟活動本質上是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人流的聚合,互聯網通過控制和改變信息流,可以引導資金流、物流和人流變化。互聯網企業正在顛覆一些傳統企業的商業模式,正成為不容忽視的力量,傳統經濟體也在積極擁抱互聯網。互聯網成了嫁接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之間的橋梁,是產業跨界投資和融合的重要平台。

   從產業內部看,互聯網產業鏈正在進行更廣泛的垂直整合,電信運營商、內容服務商、設備制造商等加速將自身業務向產業上下游延伸,打造硬件、軟件、應用服務一體化的產業模式,搶奪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入口”。在互聯網經濟下,有用戶才會有商業價值,而布局、搶佔甚至於去試圖壟斷“入口”,就是爭奪用戶,提升商業價值。

   從產業外部看,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跨界融合正在加速。一方面,傳統企業積極用互聯網思維武裝自己,用互聯網工具變革自己,許多被人們貼上“傳統”標簽的行業、企業正在加速與互聯網融合。典型的如傳統商貿、商超、零售企業紛紛向互聯網轉型,推動了我國網購市場高速發展。互聯網教育、互聯網娛樂、互聯網醫療,以及世界杯期間大熱的互聯網彩票等正在持續發酵。另一方面,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與傳統經濟的融合正在加速。移動互聯網以前所未有的傳播速度,雲計算以超強的存儲和計算能力,大數據以快速准確的挖掘能力,聯袂向生產、消費領域的廣度和深度滲透,促使生產、消費、服務和流通一體化。

   技術革命引領行業融合

   制造、電子、儀器儀表、材料和動力等領域都在產生重大創新,引領著工業領域內各行業的融合和革命。

   根據傳統的產業要素劃分,我國的工業制造可以劃分為機械、電子、儀器儀表、材料和動力等生產領域。目前這五大領域都在發生技術革命。制造領域內出現了3D打印等新的制造模式,材料領域中出現了大量新材料,儀器儀表領域中誕生了遙感、傳感、監測等新手段,動力領域有了新能源和新動力設備,電子領域出現了以移動互聯網為核心的一系列技術革命。這五大領域的創新融合,足以推動整個傳統制造業的新一輪革命,制造業的新舊模式的劃分已經明顯不合適。

   讓我們重點來看一看三個近期被廣泛探討並形成熱點的領域:3D打印、機器人與新能源汽車。

   3D打印(又稱增材制造)不僅僅是技術創新,更是理念創新。人類制造史在歷經了千年發展的鍛造工藝(等材制造)和百年精進的切削加工(減材制造)后,迎來了增材制造這一理念的重大創新。3D打印適合復雜件制造和個性化生產,在文化創意、工業生產和生物醫學領域應用潛力巨大,現在已經在重塑模具、生產設計、牙科種植、仿生耳等領域實際使用,甚至開始滲透在航天和國防等產業。3D打印技術也走進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如3D打印館打印定制巧克力等食品、打印3D人像等。

   技術的創新則使得機器人性價比日益凸顯。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我國是制造業大國,在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進程中,機器人的研發、制造和應用不可缺少。機器人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機器人在我國有著十分廣泛的市場空間:一是隨著人力成本不斷上升,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使用機器人的性價比優勢日益凸顯﹔二是機器人能夠在惡劣、危險等特殊、不宜於人工作的環境中工作,具有人工勞動力所不具備的優勢。也正因此,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兩院院士大會上強調“要提高中國機器人的水平,盡可能多地佔領市場”。“機器人革命”有望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一個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將影響全球制造業格局。

   新能源汽車本身就屬於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年5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汽車集團考察時強調,“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發力度,認真研究市場,用好用活政策,開發適應各種需求的產品,使之成為一個強勁的增長點。”今年7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充電設施建設、積極引導企業創新商業模式、推動公共服務領域率先推廣應用、完善補貼等政策體系等多個方向的政策指引。從產業要素及技術應用上來看,特斯拉幾乎將先進制造、電子革命、儀器儀表創新、新能源以及設備管理等工業革命的成果集於一身,是工業技術革命跨界融合創新的典型代表。

   新的市場需求推動產業跨界

   中國經濟轉型和大國崛起中產生的一系列新的重大市場需求正在推動著一系列產業加速跨界和融合。

   中國的經濟轉型和社會發展,正在催生一系列新的重大市場需求,這種市場需求需要一系列產業的共同進步和整合,才能滿足需要。比如,近期資本市場十分關注的軍工產業就具有這種特征。軍工產業具有天然的高科技屬性。各國武器裝備追求的領先效應確保了最先進的技術往往產生或首先應用於軍工領域,也恰恰是這種最尖端的需求引領了科技進步,推動了產業發展與升級。軍工整合的是材料、動力、信息技術以及高端裝備制造,直接或間接帶動的是航空航天、船舶、機械、電子、鋼鐵、材料、物流業在內的諸多產業的發展。以美國為例,軍工產業在投資、消費和出口等方面,均對美國國民經濟具有重要意義。二戰后美國通過軍工產業推動技術進步和民營經濟發展,軍工產業設備及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社會投資,軍工民品、軍民融合、軍工技術轉移推動了民用技術的進步。像美國的GPS系統,最初由美國國防部組織研發,如今基於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延伸出的民用技術產業范圍非常廣,市場需求非常大。我國也在研發北斗導航系統,這將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在智慧物流、智能家居、物聯網、車聯網等領域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便捷與便利。

   除軍工外,環保產業也是推動和聚集一系列重要產業加速融合和跨界發展的重大需求領域。環保除了傳統的污染防治外,正在促進節能新材料研發、新能源推廣、新監測技術應用、生物修復技術進步。而從產業性質上看,環保產業既是生產,也是消費﹔既是需求,也是供給﹔既是制造業,也是重要服務業﹔既是百姓的日常消費領域,也是公共需求領域,充分體現了產業跨界融合的特點。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各個產業單打獨斗已經難以滿足新興市場需求。而產業間的跨界融合將會與新的重大需求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生發展。因此,我們需要更深入系統的研究,來消除股票市場上各種產業跨界融合的“偽概念”

   產業的跨界與融合是否得到了股票市場的認可?答案是肯定的。股市的價值發現功能,充分體現在對新概念、新產業的挖掘上,幾乎所有具有新特質的東西都被市場挖了一遍。這是值得稱道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研究不深入,把經濟轉型和產業跨界發展當作短期的概念炒作。大家把目光都集中在股票投資“最后一公裡”的研究上,對產業跨界的發展邏輯、發展路徑、投資鏈條的研究不系統、不深入。產業跨界發展需要從基礎理論、技術應用、產業化模式、商業運作模式、股票投資所構成的完整鏈條上加以研究。隻有深入研究,才能去偽存真,辨別股市中的“偽概念”,真正投資有價值的行業和公司。

   過去我們談產業升級主要關注的是產業結構的變化,如何以先進制造業代替一般制造業,以現代服務業代替傳統服務業,三次產業之間以及產業的上中下游之間的界限和關系仍然十分清楚。今天,產業升級正在以產業投資的跨界和產業運營的融合等方式進行,產業之間的關系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投入產出關系和上中下游關系,產業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傳統的產業結構分析方法和理論面臨巨大沖擊。

(責編:孫陽、劉然)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