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操縱數千股票高頻交易又被罰

2014年10月27日02:50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手機看新聞

華爾街的“狼性”培養了交易員“金錢至上”的觀念,“時間就是金錢”在這裡有了最完美的寫照。高頻交易(指從那些人們無法利用的極為短暫的市場變化中尋求獲利的計算機程序化交易)就是追求“高效率”的產物,但是旁門左道有時會帶來“災難”。

美國當地時間10月16日,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消息,美國証券交易委員會(SEC)對一家紐約高頻交易公司提出指控,稱其曾在2009年6月到12月之間操縱數千隻納斯達克上市股票的收盤價。

“這是歷史上SEC對參與高頻交易的公司提起的首例市場操縱案。”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撰文指出。

這不是美國金融監管機構第一次處罰高頻交易機構,或許也不會是最后一次。

高頻交易受罰

據美國《紐約時報》旗下Deal Book網站報道,一家名為雅典娜(Athena)資本研究的公司曾利用一種算法來從事所謂的“做尾盤”活動,也就是以影響某股票或衍生產品合約的收盤價為目的,在接近收盤前買/賣某種股票或衍生產品合約。

該網站援引美國証券交易委員會聲明表示:“Athena從事的大規模‘最后一秒種交易’使其得以無視市場可用流動性,人為推動市場價格及收盤價朝有利於Athena的方向發展。Athena十分清楚其算法交易對價格的影響,曾在內部電郵中稱其‘主宰了這場游戲’。”

美國金融網站Market Watch消息稱,Athena已同意支付100萬美元的罰款以了結此案,但Athena在和解此案時既不承認也不否認任何過錯。

這已經不是“高頻交易”第一次搗亂了。

2012年3月,美國第三大交易所BATS全球市場公司在IPO時發生閃電崩盤,一時佔據全球多家金融媒體頭條。

當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指出,由於軟件故障,BATS的股價在900毫秒的時間內從16美元跌至僅幾美分,期間發生176筆交易。

兩個月后,臉譜(Facebook)上市也遭遇了尷尬。雖然臉譜上市首日沒有遭遇BATS似的崩盤,但納斯達克交易所自稱存在的技術問題卻差點搞砸了這家萬眾矚目公司的首秀。為補救臉譜挂牌首日因技術故障造成的損失,交易所預計將付出數億美元的代價,瑞銀集團在臉譜上市案中就損失逾3.5億美元。

雖然不少人直指高頻買賣是罪魁禍首,但也有人認為應該歸咎於“肥手指”、“彈弓手”等其他原因,迄今尚無定論。

今年8月1日,《華爾街日報》曾報道美國股市開盤1小時期間,紐交所的交易員感覺股票走勢異常,部分股票的價格出現異常劇烈波動。

而后騎士資本(Knight Capital)聲明稱,該公司做市部門出現交易技術問題,影響了紐交所約150隻股票。

該報道指出,此次事件跟高頻交易、程式買賣直接相關,且一度令美國股市陷入混亂,紐交所雖然及時介入迅速處理,但環球股市再現恐慌的風險不容抹煞。

進步還是搗亂

“比如你要在超市花5美元買一加侖牛奶,但當你走到收銀台結賬的時候,價格已經漲到了5.05美元,而且你隻能買到3/4加侖。”美國新聞網站《商業內幕》援引對高頻交易一直持批評態度的交易員加勒特·奈納的話來解釋其問題所在。

“在這個情形裡,高頻交易的証券公司就是速度極快,並且能推測購買行為的其他顧客。”奈納說,“但如果這樣的顧客太多,超市可能就很難維持正常的秩序。”

《華爾街日報》指出,近幾年由於負責高頻交易的計算機發生故障而引起的大小事故也頻頻見諸報端,除去騎士資本的巨額虧損和BATS交易所的“閃電崩盤”,消息人士甚至對美國國會表示,發生在個股上的微小事故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商業內幕》報道稱,僅2012年8月至9月,交易資料庫的開發商Nanex就記錄下了2000多起非正常的股票波動情況。

面對高頻交易帶來的潛在風險,一些國家的市場監管部門已經作出了反應。

據《紐約時報》報道,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德國的監管部門已經提出或採取了多種限制高頻交易的規范,例如增加計算機買賣交易獲得批准的時間,同時對取消交易收取更高的手續費等。歐盟也在考慮是否將德國的新規范推廣至整個歐洲。但在高頻交易佔據股市交易量60%的美國,監管部門卻遲遲沒有動作。

然而,從另一角度來說,高頻交易巨頭相關人士更傾向於將高頻交易看作是“交易電子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這都是減少投資成本、提高效率的過程。許多新生事物的出現會產生很多爭議和問題,就像當年的當日交易一樣,現在的高頻交易也不例外。”高頻交易巨頭Getco表示。

英國《衛報》評論員撰文指出:“未來還會有類似事件,但高頻交易隻會越來越正常化和常態化。再過幾年,大家可能都不會記得它曾經引起了這麼多的關注。”

不過,該評論也警告稱,騎士資本遭遇的驚魂一幕暴露出日益依賴高速交易系統的股市交易存在重重危機。自動化交易可以在毫秒之間處理大量交易,盡管這是交易員人工永遠達不到的速度,但在享受好處的同時也要付出代價:交易所、做市商、高頻交易員和投資者正在使用可能意外撞車的不同系統,讓市場亂作一團。(記者 宋璇 實習生 黃希)

《 國際金融報 》( 2014年10月27日 第 11 版)

(責編:值班編輯、庄紅韜)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