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我國社會融資增長放緩 或陷入風險厭惡型收縮

2014年10月28日08:01    來源:中國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我國社會融資增長放緩 或陷入風險厭惡型收縮

  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數據,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社會融資規模為12.84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12萬億元。在央行不間斷定向寬鬆的同時,我國社會融資增長放緩,顯示出風險厭惡型收縮跡象,值得高度關注。

  債務負擔加劇致社會融資風險厭惡上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實體經濟債務杠杆率出現上升,企業債務負擔加重。據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的研究報告,2012年末我國非金融企業部門債務總額相當於GDP的125%左右,遠高於發達國家企業債務50%至70%的平均水平。今年1至6月,我國工業企業財務費用同比增長16.5%,高出同期主營業務收入增速7.9個百分點﹔其中,利息支出同比增長11.2%,較上年同期提高6.2個百分點。應該看到,我國實體經濟債務負擔加劇,顯著降低了社會融資需求。今年中國人民銀行第三季度銀行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本季貸款總體需求指數為66.6%,較上季度下降了4.9個百分點,企業借款意願創出2004年開始這項調查以來的最低點。而同時,債務資金鏈條斷裂風險增加,金融機構資產風險暴露可能增大,也降低了社會融資供給。今年前三季度,受信托業兌付風險急劇上升影響,我國信托貸款同比少增1.23萬億元﹔而金融機構表外融資意願下降,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同比少增5173億元。這些情況表明,我國社會融資或正陷入風險厭惡型收縮。

  盡管如此,寬鬆貨幣政策難以真正緩解風險厭惡型社會融資規模收縮。通常來說,雖然緊縮型貨幣政策在抑制經濟過熱時效果明顯,但是寬鬆貨幣政策在刺激經濟增長時則力不從心,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調節存在不對稱效應。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主要經濟體均實施了前所未有的寬鬆貨幣政策,但歷經5年多時間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刺激,依然無法恢復全球經濟內生增長動力。2009年,我國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在抵御國際金融危機方面沖擊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政策副作用也不容忽視,主要表現在房地產價格漲幅過大、企業債務杠杆上升、產能過剩加劇等問題。特別是在實體經濟杠杆率上升同時,如果繼續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有可能會觸發資產價值崩潰並導致債務危機爆發的明斯基時刻,因此我國貨幣政策取向及時從適度寬鬆向穩健回歸,有效避免了債務規模不可控制地擴張。不僅如此,在金融風險顧慮下,金融機構擴大社會融資供應的意願不足,某種程度上存在“惜貸”情況,寬鬆貨幣政策也較難刺激金融機構放貸意願。這個情況在我國金融歷史上也曾一度出現,在我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改前,即使金融管理部門多次窗口指導,並出台多項寬鬆政策,依然無法提升金融機構投放貸款意願。從根本上說,全面寬鬆貨幣政策是以實體經濟債務加杠杆為手段,與債務去杠杆背道而馳,在企業債務負擔日漸加劇趨勢下,實為南轅北轍式的應對措施,因而難以發揮正面積極作用。

  綜合來看,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不減、企業債務負擔加劇的大背景下,保持穩中偏鬆的貨幣政策取向,將有助於形成社會合理預期,穩定幣值,為社會創造一個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責編:楊曦、喬雪峰)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