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這天,包裹爆發式劇增,圓通快遞東莞南城分點加派人手分揀包裹。胡國球 攝
網購已經變成現在人們生活的一種主要方式。謝苗楓 攝
纏繞地球兩百多圈的膠帶去哪兒了?
“雙十一”當天快遞量近九千萬件 網購包裝過度 廢棄物處理成為話題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網購狂歡后,消費者也迎來了收貨高峰——在數億上百億的交易額背后,是包裝廢棄物造成的“一地雞毛”。
11月12日早上,在寫字樓裡、在住宅小區門口,背著包裹的快遞員在奔跑,一輛輛載著快遞包裹的電動車來回穿梭。不到中午,一些寫字樓、住宅區的樓道垃圾桶旁已經堆起了大小不一被拆封的包裝盒。
隨著消費模式的變化,無法精確統計的“快遞垃圾”成為一個擺在人們面前的話題。
隨著人們網購熱情不斷高漲,數據測算顯示,如今快遞業日均產生的廢棄包裝已達千萬件,每年所用的包裝膠帶紙連起來能繞地球200多圈,網購包裝造成的浪費和污染愈發令人擔憂。
貨到了,包裝盒該去哪兒?纏繞地球200多圈的快遞膠帶去哪兒了?
一副眼鏡的六層包裝
“由於層層包裹,多數快遞的包裝成本(每個)在0.2元至0.5元之間,這是一項巨大的支出。”根據業內人士羅列的包裝成本,記者按照國家郵政局給出的2013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約92億件核算,意味著僅包裝費用就超過10億元。
11月12日早上10時剛過,廣州市民張磊收到了快遞員的電話:她11月11日在某電商下的單已經到貨。
當她興沖沖地跑到辦公樓下時卻發現,等待她的是一個塑料袋包著的鞋盒般大小的包裹,而她下單的不過是一副太陽眼鏡。張磊迅速地在快遞員跟前拆起包裝:一個塑料薄膜外套、一個鞋盒、一張快遞貼單、5條膠帶。“好不容易才打開鞋盒,裡面還有兩層泡沫、幾張廢報紙,扒開后才隱約看到氣泡墊內包著一個眼鏡盒模樣的東西。”她告訴記者,從第一層到最后取出眼鏡,電商賣家裡裡外外一共包了六層。
面對一個太陽眼鏡帶來的一個鞋盒和一大堆廢棄填充物,自稱“網購達人”的張磊也禁不住“吃了一驚”。
張磊說,幾年前網上買的東西拿到手頂多就是一個為物件量身裁剪的紙盒,“如果是易碎品,裡面就填充泡沫”,但現在網購品的包裝越來越嚴實,越來越精致,過於夸張。
與張磊有著相同感受的網友不在少數。
“撕開層層膠帶”、“挖掘各種套”、“打開不同紙盒”、“九牛二虎之力后終於看到商品”……這些如出一轍的詞匯屢屢成為網購者們對貨品被“厚愛”的吐槽熱點,而被吐槽的賣家卻感到無奈。
“我們也不想裡裡外外地包幾層,畢竟也得花成本,但我們必須確保貨物送到買家的手上時要完好無缺。”某電商經營者劉先生告訴記者,他經營的是母嬰產品,在庫存的每一件產品包裝前,他都會先行測試。比如,試用氣泡墊包裝后,將產品從高處拋落,觀察其碰損的情況,然后確定包裝的方式及用料。
“部分買家會因為包裝簡陋而不給好評,所以現在電商對貨物的包裝都是盡可能地精裝。”劉先生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多數電商賣家採用的“三層特硬”快遞盒子最小號的也要每個0.2元,而更結實的“五層優質”的盒子最小號的也要每個0.29元,稍大號的要價能到每個4元﹔而一般被商家用作包在盒子外的快遞袋每個價錢則從0.08元至0.6元不等。
某快遞公司廣州市東山營業點負責人舉例,目前化妝品的包裝最為繁復,哪怕一瓶護膚乳液也要裡三層外三層地包好。“一是業務量大,需求大﹔二是貨品有易損傷的特性,所以我們都是有專用的填充泡沫、包裝袋、包裝盒子,再套一個規格合適的盒子,保証它在裡面不晃動,不會碰撞。”
該負責人還告訴記者,不管賣家還是快遞公司,之所以給貨物纏上好幾圈膠帶,是因為快遞包裹在運輸的過程中會有堆積,隻有增強包裹的膠帶的圈數才能增強強度,避免包裹內貨物被壓壞。
包裝品佔廢品收購六成
大多數人們卻並未在意狂歡網購所帶來的這些巨大浪費。根據國家郵政局預估,今年“雙十一”預計產生5億件包裹,比去年增加五成,最高日處理量可能會達到9000萬件,比去年增加近四成。
“作為消費者,肯定希望收到的產品完好無損。”張磊說,但當取出貨物后,這些包裝就隻能成為廢品了。
從第一次觸網購物至今,張磊三年多的戰績超過10萬元。“起初不舍得扔掉那些紙盒和氣泡墊,后來越積越多,連陽台都沒有地方放了,隻好全部扔到了垃圾桶”,“稍微大一點的就賣給收廢品的”。
在急速增長的快遞業務背后,堆積如山的包裝廢棄物帶來了新的問題。不管是在住宅小區,還是企事業單位,樓下幾乎每天都堆放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快遞包裝。
11月12日,記者隨機採訪了10多名收取快遞的消費者。其中,大部分人直接把包裝扔進垃圾桶,隻有小部分人會把包裝外的防水快遞袋當做垃圾袋再利用,也有個別消費者表示會把包裝紙盒留下來,積攢到一定量的時候再賣給收廢品的。
在廣州市天河北路的某大型國企,保潔員小梁的工作量也由於各種各樣的快遞包裝廢棄物而大大增加,“每天都是三四個大袋子的包裝箱、塑料袋,十分浪費”。
採訪過程中,記者還看到在住宅區穿梭的除了快遞員外,回收廢舊物品的三輪車也不時穿過。11月12日中午,在廣州市番禺區一大型社區樓盤內,收廢品的老劉夫婦一直忙個不停,顧不上吃午飯。
老劉告訴記者,他從業近10年,明顯感覺近兩三年紙皮的數量比之前增加了不少。他在番禺南村地區周邊收購,一天能收到的紙皮就有150公斤左右,收回來的網購紙皮能佔到60%。遇到春節、“雙十一”這些節日高峰,一天起碼能收到或撿回200公斤紙皮,網購紙皮能佔到七八成。
“而且一到‘雙十一’前后,紙殼都會漲價。”老劉用力踩住一捆廢舊紙殼,綁上繩子,一摞摞紙殼堆得像小山一樣。“10月份以前紙殼才0.4元/公斤,現在漲到0.6元/公斤,一般到了12月,又會跌下來。”
回收市場紙殼的報價走高與整個電商的紙盒用量需求有關。據了解,市場中的廢舊紙殼主要是紙箱生產廠家在回收,最高能達到1000元/噸﹔與此同時,紙箱生產廠家也面向電商賣家及快遞公司進行銷售。
廣州某較大型快遞公司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在“雙十一”前后,該公司每天僅包裝投入就達到數萬元。在廣州大道中營業點附近,多家快遞企業的站點負責人也告訴記者,最近每天送出去的紙箱,估計有近萬個。
以2013年為例,據國家郵政局介紹,去年我國快遞日均業務量突破3000萬件,高峰期超6500萬件。全年快遞業務量將達到92億件左右,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
“這意味著每天產生的廢棄包裝就超千萬件。”一名業內人士推算說,以每件快遞至少使用1米膠帶來計算,92億件快遞所產生的膠帶能繞地球200多圈。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