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走的是“親民路線”,收的卻是高年費,相比內資銀行信用卡,其年費相對較高。
理財周報記者 陳虹霖/上海報道
2012年的花旗(中國)動作頻頻,其中發行信用卡無疑是在行業內震動最大的一個動作。不久前,花旗銀行(中國)董事長歐兆倫在上海表示,“2012年是自1983年重回中國大陸以來成績最好的一年,在信用卡和花旗東方証券以及不同的業務領域上,均有突破和收獲。”
那麼,半年過去了,花旗銀行信用卡推行情況如何,則備受市場關注。
發行情況不便透露
近日,央行發布了《2012年第四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第四季度末,全國信用卡發卡量為3.31億張。然而在這3.31億張信用卡中,外資行的佔比甚小。
隨著今年初南商(中國)獲批發卡資格,目前已有東亞銀行、花旗銀行、南商(中國)三家外資行進軍中國信用卡市場。據銀率網數據,目前國內三家外資信用卡發行量約佔整個市場的5%。據了解,在這5%的佔比中,更多的是東亞銀行的信用卡。
外資行在中國發行信用卡,主要面臨以下困難:在營業網點數量和分布上的不足對於客戶群的擴展有一定阻礙﹔外資銀行信用卡定位於中高端人群,受眾面相對較窄﹔相比中資銀行信用卡多免年費、手續費較低的發卡策略,外資銀行信用卡費率偏高,很難切合國內信用卡人群需求。
至於近半年來,花旗信用卡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其具體發行情況如何,花旗銀行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這方面的數據屬於商業機密,不方面透露,並且時間也比較短,現在的數據也沒有太大的說服力。”隨后記者聯系東亞、南商(中國),均表示這類數據都不便透露。“外資行市場佔比還太小,目前對這些推行信用卡的外資行來說,更注重的不是量,而是能給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提升品牌形象。”上海某外資行人士強調。
花旗中國董事長歐兆倫也曾向記者表示,花旗信用卡現階段更注重質量競爭,雖然開卡標准與內資銀行差別不大,但審核會更細致、更有針對性。
花旗“掃樓”擴大發行量
不久前,有網友在微博上感嘆,“世道變了,連花旗銀行都開始‘掃樓’辦信用卡了……”
另有客戶調侃“今天有個花旗銀行的業務員走到我工位上,用兩分鐘說服我辦了張信用卡,並在我填寫資料的十分鐘裡,不停跟我交流,尋找其他目標客戶,了解潛在客戶需求,最后還拿著我們公司宣傳冊走了,說明天正好去見某實業集團老板,要給我拉點業務。好銷售在民間!”
據了解,從去年九月份開始就陸續有花旗的業務員奔走於各大寫字樓中推銷信用卡,與中資行直面競爭。
不過,這似乎與花旗一貫的高端定位和以質取勝的策略有些不符。“掃樓”推介信用卡的做法以往以中資行居多,不少銀行存在盲目擴大發卡規模的情況,其結果卻是“卡量上去了,交易額卻沒上去”。
據了解,其它兩家外資行發行信用卡,主要還是以現有銀行客戶為主,基本沒有以“掃樓”的方式來推銷信用卡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