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期間,時任中國銀行董事長的肖鋼在會議間隙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明確表示“銀行業高增長的時期已經結束”。據公開信息,這是肖鋼以中行掌門人的身份和一個銀行家的視角,在履新証監會前最后一次對銀行業發表觀點。旋即,這位聲譽日隆的金融家走向中國金融監管核心,接掌中國証監會,轉戰資本市場,開始一段嶄新的征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歷過一波恢復性的上漲行情之后,滬深股市銀行板塊近期重新面臨估值上的嚴重分歧,板塊內部的個股也出現走勢分化。如何理解銀行家肖鋼留給銀行業的忠告?對銀行業的前景到底該怎麼看?
首先,中國經濟增長減速,銀行業的業績和利潤挑戰不可避免。
眾所周知,搭載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列車,中國銀行業近十年來的業績增長一直順風順水。歷經多年的積累沉澱,雖然現在我國的銀行業已是全球矚目,比如五大行躋身世界前列、工行甚至在部分指標實現登頂,但不可否認,中國銀行業的強大更多地表現為大而不是表現為強。
隻有退潮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在宏觀經濟上行周期,金融機構的收益水漲船高。當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國內經濟面臨更大不確定性,商業銀行的不良率等指標客觀上有增加的風險。挑戰不期而至。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轉方式、調結構的力度加大,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支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新審視自身定位,以實現銀行業“再出發”,是中國商業銀行必須思考的課題。
比如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各地城市商業銀行,他們在地方經濟增長中究竟起到什麼作用,與各級政府層面的關系又如何定位?
銀行與政府間相互依賴且頗有歷史淵源,極像維持多年密切關系的“老情人”。然而時過境遷,多年的“老情人”關系現在面臨挑戰。一個重要的表現是地方融資平台風險的防范。雖然監管部門多次強調地方融資平台整體風險可控,但客觀上並不能排除局部風險的存在,事實上,多家商業銀行已經收緊了相關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中期以來,地方政府新一輪投資沖動再起。在業績增長放緩的現實壓力下,商業銀行能否抵制誘惑、改變慣性依賴,以決策層提出的“壯士斷腕”的決心和魄力,真正提高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生存能力和競爭力,又到了迎接考驗的時候。
其次,金融業政策改革加快,行業內部競爭加劇,商業銀行的轉型改革勢在必行。
信貸仍舊是目前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和利潤來源。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逐步推進,商業銀行淨息差必然收窄,意味著商業銀行最大的奶酪被動了。同時從行業角度來看,銀行收費的日益清晰規范,也減掉了商業銀行不少“灰色收入”。如何增長陽光下的合法收入,以及通過創造性的貢獻增加收入?商業銀行必須思考,並付諸行動。
同時,產業政策的變動對於商業銀行的業績前景而言,也是一個變數。房地產行業一直是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增長“重鎮”。在房地產“新國五條”出台后,房地產新一輪調控升級。商業銀行的房地產貸款亦將日益接近增長瓶頸。此外,還有鋼鐵等行業產能過剩的約束也越來越大。更何況,商業銀行還得面對金融脫媒的趨勢性挑戰。
而在傳統的信貸業務之外,在財富管理市場,商業銀行一方面要面對基金、券商等資產管理的競爭,另一方面還需要防范自身的所謂“影子銀行”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后者,肖鋼去年底曾公開撰文提出了警告。
中國銀行業總資產已經過了百萬億,但這是商業銀行的中點而不是終點。百萬億之后“再出發”,商業銀行要盡早開啟改革轉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