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周央行副行長劉士余發文談及未來銀行資本缺口的問題后,本周,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鬆成也在《中國金融》雜志發表的文章中談到了這個話題。
劉士余稱,如果5家大型商業銀行保持現有的增長水平和內源融資比例,“2014年將首次出現資本缺口405億元。”他預計,按此推算,在2017年資本缺口累計將達到1.66萬億元。
盛鬆成則認為,假設我國今年新增8.5萬~9萬億元貸款,按12%的資本充足率簡單估算,不考慮其他表內外風險資產增長,僅此一項需增加約1萬億元資本金。
從央行發布的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統計看,當季人民幣貸款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44.7%,這一比例較去年同期降低了18.6個百分點,但與其他融資方式相比仍佔主要地位。
“盡管近年來我國直接融資快速發展,但目前間接融資佔比仍高達75%以上,而發達國家這一比例一般不到50%。”盛鬆成認為,現階段,我國仍以間接融資為主。短期內,銀行信貸增速不會明顯放緩。為滿足實體經濟不斷增長的貸款需求,銀行必須獲得持續地資本金補充。
盛鬆成表示,用利潤補充資本是銀行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而目前內源性融資已佔我國上市銀行核心資本增加額的60%以上。“按照2010年、2011年上市銀行資本補充的來源推算,今年銀行業需要實現淨利潤1萬~1.1萬億元才能滿足貸款增長對資本補充的需要。”
盛鬆成指出,2012年,工、農、中、建、交等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資產利潤率為1.1%~1.5%,資本利潤率為16%~22%,與花旗銀行等國際性大銀行危機前的水平接近。他認為,銀行的資本利潤率不能簡單與工業企業相比較,這主要是因為兩者的資產結構和資本承擔的風險很不相同。
“金融行業的資本回報率遠高於一般企業,尤其是商業銀行具有壟斷性的經營性質,資本回報率更高。未來一段時間盡管可能受到實體經濟不振的影響,銀行利潤率會有所降低,但從資本回報來看,銀行業還是會維持較高的水平。”一位市場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