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監管層頻頻公開警示商業銀行同業業務風險,引發市場關注。監管層認為,快速增長的同業業務對貨幣政策的實施和金融風險的防范都帶來了新的挑戰。
銀行業內人士稱,不排除加快出台針對同業業務監管整頓措施的可能性,預計未來商業銀行將壓縮同業業務。
引發監管層“警覺”
分析人士指出,快速增長的銀行同業業務,正引起監管層越來越大的警覺。
央行副行長胡曉煉近日表示,目前,同業業務已經成為金融機構管理流動性,整合有效資源,增加收益的一個重要渠道。但是快速增長的同業業務對貨幣政策的實施和金融風險的防范都帶來了新的挑戰。“有的機構借助同業業務來轉移表內貸款,同時規避對信貸總量和信貸投向的管理要求。還有的機構借助同業業務做大表內存款,應對存貸比的考核以及內部考核的要求。這就加劇了在特定時點存款市場的波動,並且也對廣義貨幣量M2的數據產生了擾動。”
胡曉煉透露,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的四年間,金融機構同業資產余額年均增長速度高達32.7%,比同期銀行貸款的增速快17個百分點﹔同業負債年均增長24.4%,比同期銀行存款的增速快10個百分點。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此前在談及流動性問題時也指出,“一些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和業務結構方面存在缺陷。”他透露,正在研究有關同業業務的規范性文件。尚福林坦言:“我們看到一些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和業務結構方面存在缺陷,應該引起高度重視,需要銀行業加大風險管理、結構調整和業務轉型的力度。”
原央行副行長、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認為,“同業業務目前這種發展模式的缺陷與危害就是通過同業互存,放大資產負債規模。這不是一件好事。”同業業務的盈利主要依賴期限錯配來逐利,短負債、長資產的過度運用,對於流動性的管理是有問題的。同業業務現在成為繞開存貸比監管的主要渠道。她稱,截至2012年末,16家上市銀行同業負債規模達到12.1萬億元,其佔總負債的比例也相應地由2006年的7%提升到2012年的15%。
標普資深董事廖強指出,銀行資產的擴張非常依賴同業業務。據標普統計,有些銀行的同業負債佔比達到30%甚至50%,而隨著信用周期下行,流動性指標會在短期內發生極大下滑,同時風險擴散給更多銀行。但他強調,由於銀行業的流動性狀況總體良好,因此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不大。
“激進者”欲轉向
銀行業內人士指出,與國有大行相比,此前幾年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同業業務“激進”。但是,在經歷了“錢荒”、監管層“警示”等一系列事件之后,銀行業內人士坦言,未來商業銀行的同業業務或大幅壓縮。
根據此前16家上市銀行公布的中報數據,同業資產同比2012年上半年都出現大幅增長,但與2012年末相比,增幅已明顯放緩。中報數據顯示,之前同業增速迅猛的興業銀行(行情,問診),今年上半年同業資產和同業負債維持年初的規模水平。緊隨其后的民生銀行(行情,問診)也明顯放緩了同業擴張的步伐。
各家商業銀行高管在此前的業績發布會上紛紛“表決心”。本就相對穩健的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的管理層明確表示將進一步壓縮同業存款,加強流動性管理。即使是“激進”的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同業業務上也大大收斂。
2013年中報數據顯示,興業銀行依然是中小型銀行中同業規模最大的銀行,截至2013年6月30日,同業資產和同業負債分別達到了1.14萬億元和1.16萬億元,是16家銀行中僅有的同業資產與同業負債基本匹配的銀行。與股份制銀行相比,四大國有銀行的同業業務相對穩健。
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對中國証券報表示,目前銀行同業業務已經變得極具投資性,未來這種杠杆化的操作肯定不可持續。“銀行向同業拆入資金,並不是因為自身頭寸不足,而是將拆入的資金再拆給更需要資金頭寸的銀行,從中賺取高額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