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銀行頻道

影子銀行再念“緊箍咒”

衛容之 陳楚薇

2014年06月02日09:56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影子銀行再念“緊箍咒”

  影子銀行已成為當前世界經濟發展最大威脅。在我國,影子銀行主要存在於民間金融、非正規的資產証券化、私募投資等監管灰色地帶,其中尤以銀信合作和民間金融等形式為甚。監管部門一直在致力於整頓商業銀行的非標資產以及影子銀行。去年以來,監管部門出台了多份整頓文件,愈加嚴厲的監管將進一步壓縮銀行非標資產的規模,影子銀行有望實現陽光化發展

  通脹繼續走高、銀根緊縮、中小企業資金短缺……短短數年,“影子銀行”在中國大行其道。

  威科金融服務中國區副總經理趙勇為記者擺出了一組“鮮活”的數據:自2008年開始,流入影子銀行的資金翻了兩番。2012年,中國信貸規模與GDP相比超過了190%,2013年影子銀行的資金幾乎佔據中國金融流量總量的“半壁江山”,比2012年增長25%。

  “目前,中國影子銀行規模估計已達到3.2萬億美元,佔經濟產出總量的40%以上。”趙勇告訴記者。

  就在影子銀行“橫行霸道”之時,升級版“9號文”終於在千呼萬喚中面世。5月16日,央行、銀監會、証監會、保監會、外管局5個部門聯合下發《關於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隨后,銀監會又發出《關於規范商業銀行同業業務治理的通知》。這是繼“107號文”(《關於加強影子銀行業務若干問題的通知》)把影子銀行暴露在媒體的聚光燈下之后,監管部門接連下發的又一嚴厲新規。

  不少專家認為,此次新規雖然並沒有列明是針對影子銀行業務,但是實際上升級版“9號文”是一個全面整頓國內影子銀行的綜合性監管文件。“影子銀行相關業務會受到限制。”趙勇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指出,“雖然影子銀行在中國有其存在的理由,但長期以來處於灰色地帶,必須納入統一監管。”

  影子銀行“中國特色”

  中國影子銀行的體量究竟有多大?這個答案或許讓人“吃驚”。

  自2010年起中國影子銀行體系迅速擴張,如今,中國內地影子銀行的放款量或已佔社會融資總量的一半左右。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日前發布的《金融監管藍皮書:中國金融監管報告(2014)》指出,影子銀行體系規模約27萬億元,而去年中國GDP總值為56.88萬億元,影子銀行的規模佔到了去年GDP總值的47%。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胡曉靈向記者透露,“截至2013年末,中國體系內影子銀行規模達51651億元,與2012年末的3萬多億元規模相比增速顯著。”

  此次升級版“9號文”意在規范同業業務,而說起同業業務與“影子銀行”之間的關系,就不得不提具有“中國特色”的影子銀行。

  中國金融有一個特別之處:“銀行的影子”—指的是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中不被統計為信貸、但也是信用創造的活動,即銀行同業業務。

  “同業業務中又以商業銀行為主導。”趙勇指出,“多數商業銀行為了規避現有監管政策對其業務所帶來的約束,來降低成本。而國有大型銀行,如工農中建交等,由於資金充沛,開展得較少。”

  據了解,同業業務由於存在不繳納存款准備金、節約資本和撥備、不受存貸比約束等因素影響,成為金融機構逃避監管、獲取超額收益的重要來源,因而增長極其迅猛:從2009年初至2013年末,銀行同業業務為實體經濟提供的淨額債務融資從1.5萬億元膨脹到近7.2萬億元。金融機構同業負債年增幅約為35.4%,遠高於同期銀行總負債23.9%的年均增幅,銀行同業負債佔比從9%升至13%,與之對應的銀行同業資產佔比從10%升至15%。

  這其中最為明顯的案例就是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余額寶的“騰飛”,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我國的法定存款准備金制度。按照這個制度,保險(放心保)公司、小貸公司、金融控股公司以外的銀行同業存款不用繳納法定准備金,其余均須繳納高達20%左右的准備金。於是,通過將一般性的銀行存款轉變為銀行同業存款,余額寶“解放”了20%被鎖定在央行資產負債表上的存款。

  “從廣義上來說,影子銀行是指任何涉及借貸的非銀行機構及個人,但是各國的表現方式並不一樣。美國為証券化的次貸資產,中國則表現為以同業業務主導的資金投放鏈。”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表示。

  除此之外,對於同業業務資金流向,易憲容認為,非常具有“中國特色”,“中國同業業務借道商業銀行或其他非金融機構,向企業發行貸款融資,很大一部分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向國內房地產市場,以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

  截至2013年6月末,地方政府負有償還和擔保責任的債務總額較2010年末統計的10.7萬億元大幅增長67%,至17.9萬億元。其中,平台貸款在地方政府債務余額中佔到40%左右。如此爆炸式膨脹,影子銀行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數據顯示,2013年銀行表外資產總規模達57.7萬億元,接近銀行總資產的41%。而這些表外資產中,有相當部分資金在流入樓市和產能過剩行業的同時,流入了地方政府融資平台。

  “中國影子銀行與歐美影子銀行區別很大,中國大部分資金流入地方政府,而不是單個公司。地方財政是從房地產收入過來的,隨著最近幾年房地產限制措施出台,地方政府融資渠道改為從信托、地方債。”趙勇告訴記者。

  監管進一步升級

  “中國同業業務與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是以銀銀合作為主導,並形成了銀信、銀証、銀期、銀保、銀租、銀財等多種合作方式並存局面。這種同業業務格局,不僅完全打破金融分業監管的格局,也成為金融風險迅速傳導及放大的根源。這種錯綜復雜及無限拉長同業業務的融資鏈,不僅使大量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全面推高資產價格及扭曲金融市場融資結構,也加劇了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及經濟泡沫化。”易憲容向記者進一步解釋以同業業務方式開展的影子銀行所暗藏的巨大“連鎖”風險。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5月9日發布的《金融監管藍皮書:中國金融監管報告(2014)》也重點指出,在同業業務高速擴張的背景下,影子銀行的風險將首先表現為資金市場的流動性危機。而同業業務的快速擴張使得銀行體系的風險結構發生實質性變化,明顯擴大了銀行體系的內在關聯性,金融風險空間傳染性更強,潛在的系統性風險比銀行主導的單一體系更大。

  其實,在中國監管部門對於影子銀行的監管從未“停下腳步”:自2013年4月,多達四家的政府部門開始嚴厲打擊影子銀行系統。去年下半年發布107號文,標志著中國開始嘗試這對影子銀行進行分類和管理,文件禁止地方政府通過信托公司,基金,租賃和公司融資。

  而近日發布的升級版“9號文”更是有“直搗”以同業業務開展的“影子銀行”的意味。

  “升級版"9號文"首先限制了銀行同業業務的規模。”趙勇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影響最直接的是商業銀行本身的成本和收益,按照升級版"9號文",出現很多固定的比例,比如說"單家商業銀行對全部法人金融機構的融出資金余額不得超過該銀行各項存款的50%","單家商業銀行同業融入資金余額不得超過該銀行負債總額的1?3",從這兩個方面就控制了商業銀行的同業資產與負債規模。”

  而在易憲容看來,升級版“9號文”的出台就是要對同業業務這種錯綜復雜及無限拉長的融資鏈進行治理整頓,讓同業業務市場各種非銀行的標准業務全部納入到政府的監管框架下。

  另外,此次升級版“9號文”展現出來的亮點有很多,比如給當前國內金融市場的同業業務給出一個清楚界定,即將同業業務定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金融機構之間開展的以投融資為核心的各項業務,主要業務類型包括:同業拆借、同業存款、同業借款、同業代付、買入返售(賣出回購)等同業融資業務和同業投資業務”。另外還包括統一授信、實質性計提、限制過度期限錯配、加快証券化市場發展等。

  “這些措施的推出,其目的就是要把整個國內影子銀行體系都納入監管當局的系統監管框架下,以便防范國內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發生。”易憲容表示。

  向實體經濟引流

  對於升級版“9號文”的背后意圖,不少專家認為除了對影子銀行監管升級之外,還在於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

  從中國以往情況來看,除了熱錢流入減速、半年考核時點等原因之外,流動性緊張的原因之一,就是銀行一面瘋狂放貸,一面通過大量的理財產品,把信貸隱藏到“影子”裡,就是所謂的流向地方融資平台、房地產等受調控領域。

  “目前龐大的財富管理市場實為"虛胖",並沒有真正創造社會財富。金融機構為了追逐利潤,把資金引向高收益、高風險的投資領域,如中西部一些地方融資平台願意以18%的成本發行信托。”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據如今升級版“9號文”規定,同業借款業務最長期限不得超過三年,其他同業融資業務最長期限不得超過一年,業務到期后不得展期。這將有助於防止同業資金到期后不斷滾動,演變為長期貸款。

  “9號文亮點是非標業務不能做,銀行在原來的非標存量到期之后,勢必要要減少非標的投放,轉而做標准的債券的工作,這樣與企業債相關的業務會得到發展。”趙勇告訴記者。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副主任呂隨啟表示,這一規定將減少貨幣空轉的次數,不僅能減少金融機構的風險,也有助於資金回流於實體經濟。

  “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有利於引導資金更多流向實體經濟,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高金融體系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其次有利於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增強金融和經濟體系的韌性。”近日,央行相關負責人也表達了這一觀點,認為這將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

  另外,據記者了解,新規定還提出加快資產証券化、同業存單,但由於這兩類業務處於資格試點階段,同時監管部門就資產証券化審批仍比較嚴格,試點額度使用率較低,后續監管部門將可能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促進銀行通過正常渠道盤活資產負債。

  “將來債券市場以及資本市場發展空間比較大,新規是在鼓勵商業銀行未來向直接融資的方向發展。”趙勇表示。

  但對於9號文監管下影子銀行的未來“走向”,易憲容認為,對於國內同業市場影子銀行問題,如果僅從技術性角度出台監管措施,短期內會有些作用,但長期來說,市場可能還會以新的方式來突破這些監管。“要化解中國影子銀行面臨的莫測風險,最為關鍵的還是要加快利率市場化及匯率市場化的改革步伐,這恐怕需要改變當前央行貨幣政策的思路,讓有效的價格機制在金融市場運行中起決定性作用。”

(責編:呂騫、劉陽)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