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新闻 时间: 2014-03-20来源: 信息时报 作者: 王文佳
信息时报讯 (记者 王文佳) 继超日债违约之后,浙江兴润置业于近日被曝光,或将成为国内第二例企业债违约案例,亦是国内首例房地产违约。兴润置业因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目前负债35亿元,其中涉及多家银行贷款共计24亿元。昨日,针对外媒报道称“央行和一家大型国有银行正在紧急商议是否救助违约房地产开发商兴润置业事宜”,央行否认参与该公司的相关风险处置,奉化市政府也对报道中的失实部分予以澄清。
公开资料显示,浙江兴润置业投资有限公司是浙江省宁波奉化当地的一家房企,成立于2000年9月5日,注册资本4亿元,法人代表沈明崇,实际控制人是其父沈财兴。沈氏父子在当地还拥有多家关联企业或项目公司。
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因沈氏父子经营不善,导致该公司资金链断裂,负债35亿元,总资产30亿,已经资不抵债。根据奉化市金融办的通报,沈财兴和沈明崇因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已经于3月11日移送奉化检察院起诉。目前已查明“兴润置业”及关联企业总负债35亿多元,其中银行贷款24亿元,有证据证实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7亿多元,涉及98人(其中机关事业人员7人)。
另据《每日经济新闻》援引奉化市金融办主任邬永本的表述称,银行贷款共涉及约15家银行,额度最大的是建设银行,将近12亿元,浦发银行第二,近3.8亿元。昨日,浦发银行相关负责人证实,该行涉及信贷资金3.8亿多元,当地金融办正对银行员工是否存在违规进行调查。
此前,有外媒报道称,央行、中国建设银行和奉化市政府3月18日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如何偿还浙江兴润置业35亿元债务问题。不过,央行和奉化市政府均对此报道做出了澄清。
央行在其官方微博上称“谴责个别外媒失实报道”。央行表示,央行并未参加该外媒报道中提到的“周二召开的紧急会议”,也未参与浙江兴润置业相关风险处置。
奉化市政府在其官方微博上也回应称,该外媒报道“与事实完全不符”,称其并未于3月18日召开相关紧急会议。奉化市政府表示,曾于3月13日召集建设银行奉化支行、浦发银行奉化支行、农业银行奉化支行、平安银行宁波分行、浙商银行宁波分行、恒丰银行杭州分行等6家单位召开沟通协调和情况通报会,商讨如何处置兴润置业债务的相关事宜。
影响:
房产信贷风险警示
或促使融资收紧
兴润置业资金债务违约,引发市场关于中小房企资金断裂的担忧。受此消息影响,昨日地产股出现普跌。不少分析人士表示,该案例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都是一种风险警示,或将促使房地产融资收紧。
宏源证券分析师陈光磊分析表示,造成兴润置业资不抵债的原因更可能是土地价格下跌,房企资产负债表恶化。对银行而言,贷款抵押率下降和不良率上升,风险问题暴露。他提到,通过wind数据梳理发现,去年4季度以来,40大中城市成交土地楼面均价出现徘徊回落,其中一线城市仍然保持着波动上行,但二线城市波动中趋势下行,三线城市趋势向下。
“我们担忧,随着土地价格回落和成交溢价率下降,土地市场冷却,可能带来房企资产负债表恶化的冲击,造成更多的风险问题暴露。”陈光磊认为,基于土地财政在中国增长模式中的重要性和土地及房地产在各类融资活动中作为抵押品的基础性地位,土地价格持续性下跌必然带来系统性风险。他表示,要避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必然要抓住最关键点,在“维稳地价”上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