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大幅提升。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1979年到2012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8%,而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在不少方面与现代化国家仍有差距,要实现现代化,我们仍要走很长的路:
经济总量规模较大,但人均水平十分落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人均GDP为6076美元,排在第八十七位,落后于不少国家。
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收入分配不均现象较为严重。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73。
贫困人口较多。据统计,全国农村仍有近1亿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仍严重滞后。部分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群众,因病、因灾返贫问题也很突出。
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指出,截至2008年,中国农业经济水平比美国落后约100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比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低约10倍,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比国家现代化水平低约10%。
教育投入比较薄弱,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较大。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1994亿元,占GDP比例达到4%。而据世界银行2001年的统计,在1999—2000年度,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高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4.8%,哥伦比亚、古巴、约旦、秘鲁、泰国和突尼斯等中低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5.6%。
医疗卫生投入水平总体偏低。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5.15%,低于金砖国家的巴西(8.8%)和南非(9.2%),接近俄罗斯(5.6%),略高于印度(4.2%)。
(本报记者 成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