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不跟風
在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忙於增減持時,基金公司卻是各有部署。從上述淨增持金額前十和淨減持金額前十的公司來看,基金和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的增減持 “各走各的路”。
中國石油雖然在二季度公告大股東增持8811.96萬股,但基金並未跟風。中報顯示,諾安基金新進十大股東,但是工行上証50ETF和匯添富都分別減持649.55萬股和145萬股。
中國建筑於今年9月5日公告被其控股股東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增持2.28億股,但是該公司三季度十大無限售條件股東中,鵬華基金和博時基金反而分別減持1000萬股和2400萬股。
京東方A也於今年6月22日公告北京博大科技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和北京亦庄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對其分別增持6億股和2.4億股,隻新進了鵬華系基金。
中國聯通在今年1月9日就曾公告控股股東增持440.50萬股,且稱擬在未來12個月內繼續增持比例不超過公司已發行總股份的2%(含此次增持部分),不過基金也未盲目跟隨,上証50ETF就連續三季度對其進行減持,累計減持198.35萬股,銀華系基金也在二季度對其減持8629.34萬股。
減持前十的公司中,浦發銀行於今年3月20日公告遭花旗銀行海外投資公司減持5.06億股,公開資料顯示其已完全退出,不過相關基金卻按兵不動,一季度報告顯示易方達系基金持股未變。
華麗家族在今年2月到3月被股東皙哲投資有限公司和部分高管密集減持,一季報流通股東中,嘉實系基金和工銀瑞信系基金反而逆市買進。
廈門鎢業9月28日遭五礦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減持3409.9萬股,而三季度中郵核心成長股票新進該股,進入十大流通股股東。
向威達認為,基金公司和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的增減持不一致,實屬正常。“其中可能有二種情況,一種是基金公司來不及增持或者減持,一般來說,公司重要股東發生了增減持行為,都是事后公告,這涉及到信息披露和制度設計上的問題,高管或者大股東進行了增持,推動股價上漲了,但基金公司知道得晚,那時再跟進買進價格已較高不劃算”﹔“另外一種,基金公司和重要股東對公司前景的判斷並不一致”,向威達表示,“比如有高管進行了減持,基金並不跟著減持,而是選擇以較低的價格買進,理由是對公司長遠比較看好,這時候交易量較大,容易低盤接手”。(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