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多家保險公司紛紛推出微信理賠服務,理賠開始由線下向線上轉移。然而困擾險企核賠人員的是,雖然線上理賠具有速度快時間短的優勢,但是基於微信拍照傳輸的理賠資料的真實性往往無法保証,騙保成為阻礙微信等移動APP理賠發展的一大瓶頸。
某險企人士對《証券日報》(保險周刊官方微博微信:証券日報微保險)記者坦言,微信理賠之所以會出現騙保,是因為商業保險公司無法與醫院、公安機關等機構進行數據實時共享,微信理賠,尤其是大額理賠,往往存在騙保漏洞,所以目前各家險企的微信理賠單筆金額少,總體理賠業務量也小。
理賠資料難保真實性
無論是壽險還是產險,微信理賠目前無法避免的一個風險是騙保等保險欺詐行為的發生。
“如果在線傳送的資料直接可以作為理賠材料,那麼所有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但關鍵問題是,在線傳送的資料也得經過人工審核,這樣一來不大能為用戶節省時間,也就是無法解決騙保的預防與控制問題。”上述險企IT部門人士對《証券日報》(保險周刊官方微博微信:証券日報微保險)記者說。
從保險的理賠流程來看,要完成“秒賠”,需要醫院等機構的緊密配合。
以壽險的理賠流程為例,保險金的給付往往繞不開醫院、法院、公安等機構部門。比如,健康醫療險理賠流程中,被保險人因罹患疾病辦理理賠時需要提供醫學診斷証明或出院小結,醫療費原始收據,費用清單及結算明細等証件。
意外傷害險理賠流程中,被保險人因意外傷害辦理理賠時,須提供醫學(住院醫療保險需在保險公司規定的認可的二級(含二級)以上醫院住院就診)診斷証明,有關部門出具的意外傷害事故証明,醫療費原始收據及處方等証件。
同時,死亡給付申請和傷殘給付申請一般要求提供給付申請書,死亡証明書,法醫鑒定書或交通意外責任認定書,住院門診病歷或交通意外責任認定書,醫療費收據等資料和証件。
而從車險理賠來看,損失較小(10000元以下)的理賠,一般由保險公司派人到現場查勘,並出具《查勘報告》﹔損失較大(10000元以上)的理賠,部分會向交警部門報案,由交警部門到現場調查取証,並出具《事故認定書》。
“在普通的理賠程序中,要收集全這些文件得需要一段時間,保險公司審核資料的真實性也需要一段時間,微信理賠更需要將醫院、公安、保險公司三者數據聯網,這樣既可以完成秒賠,也可以防止資料造假。”上述險企人士表示。
險企設理賠上限
據《証券日報》(保險周刊官方微博微信:証券日報微保險)記者了解,目前開通壽險與車險微信理賠服務的險企,大多設置了單筆理賠上限。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人壽、新華保險、泰康人壽、合眾人壽、幸福人壽等多家壽險公司開通了微信理賠服務。以泰康人壽為例,消費者在服務中點擊自助理賠,彈出包含理賠申請、理賠申請前須知、理賠申請操作指引、理賠進度查詢、定點醫院查詢等多項內容的頁面,在線通過選擇出險人、填寫申請、上傳相關資料,即可完成理賠申請。
車險在微信理賠上的應用也毫不遜色,包括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財險在內的多家險企也為車險提供微信在線理賠報案服務。以平安產險為例,車主通過微信平台發送指定信息就可收到指引手冊,隨即后台專員將指導消費者進行自助查勘,后期車主還可以通過此平台進行理賠進度的查詢。
上述險企人士說,雖然險企紛紛上線微信理賠服務,但微信理賠功能多數還停留在報案和自動推送理賠索賠材料清單功能上,部分保險公司也只是針對少數VIP客戶開通微信報案、保險金給付與賠付等功能。
不僅如此,記者查閱資料發現,為了防止騙保和保証微信理賠的真實性,各家險企都設置了理賠金額上限。記者統計,多數保險公司將理賠金額上限設置為2000元,少數險企的微信理賠金額較高,也僅為5000元。
數據整合對接是關鍵
上述險企人士認為,商業保險公司與醫院、公安等部門信息的整合需要政府部門牽頭打破壁壘。如果打通各個機構的數據壁壘,對客戶是一個好事,對險企也是一件共贏的事情。
《証券日報》記者了解到,此前在政府部門的推動下,不少保險公司使用“醫保通”來節省理賠時間。
“醫保通”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簡化客戶理賠手續。傳統上,住院客戶必須在治療結束出院時先行支付全部醫療費用,然后再向保險公司報案,提交完整資料,待審批通過后,才能從保險公司獲取保險理賠款。
而“醫保通”把這個過程限制和壓縮在客戶住院期間,客戶出院時保險公司理賠的主要工作已經完成,客戶辦理出院手續即可獲得理賠,節省了客戶辦理理賠的時間,免去了往返奔波的辛苦。
醫療機構也借由“醫保通”提供了獨特、新型的服務,可以吸引到更多的病人上門就診,共享保險公司龐大的客戶資源。
但目前“醫保通”無法與微信理賠平台對接。
該險企人士表示,盡管目前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他仍然看好微信理賠平台,畢竟不同行業之間搭建統一的數據中心提供數據交換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隨著越來越多客戶開通手機4G功能,手機傳送圖片將越來越清晰、快速,這對於微信理賠功能得到完善也是一個利好消息。(記者 蘇向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