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崔燁 報道 制圖 任萍
欲將手中老舊款鑽戒轉賣,再購進新鑽戒的張先生,在幾經嘗試后發現,手中全新的鑽戒最終能賣出一半價格。 “不是說買鑽保值增值嗎? ”今年上半年,國際鑽石價格已上漲了30%,但一些消費者卻不知,用於投資的鑽石有不少條件。
很多消費者不知“保值”門檻
“手中花2萬多元購入的鑽戒一次都沒帶過,發票俱全,因鑽石小於1克拉,而且是幾年前的普通款式,轉手隻能賣1萬元左右。 ”對此,滬上專營婚戒品牌的IDo淮海旗艦店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一般一克拉以上的、同時一定要有權威認証機構認証的高品質鑽石飾品,才真正擁有投資價值。如果是出自名家之手的設計款,更加會讓投資翻倍收益。該負責人向記者出示了一款店內名為 “香榭之吻”的10克拉鑽戒,其設計靈感來源法國埃菲爾鐵塔,且出自法國著名設計師飛利浦特納瑞之手:“近期來店內看貨,並預定大克拉分數段的客人,多數也是沖這位名家設計師而來。一半為自己佩戴,更多人則為收藏目的。”
記者注意到,隨著鑽石投資的升溫,但一些普通投資者的鑽石知識卻仍然有限,導致變現時才發現陷入投資誤區,增值初衷等來貶值結果。
“我們一般都會在詢問消費者買婚戒的主要用途是日常佩戴還是收藏投資。如果有投資需要的,肯定會在鑽石的大小、切工、成色上做出不同的推薦。當然,這兩年鑽價漲,相應的保值鑽戒升幅也很明顯。 ”這位負責人稱。
但記者卻注意到一項調查,稱國內70%以上的鑽石消費者偏愛購買鑽石大小在50分以下的鑽石飾品。顯然,這類鑽石是無法保值增值的。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許多人隻知道鑽石可以保值增值,卻對於鑽石投資和收藏的一些基本常識不夠了解。比如說,並不是所有的鑽石都可以按照原先購入甚至更高的價格變現,也不是所有的鑽石都具有投資價值。所以,一些諸如高價買來的鑽石出手時遭遇大幅貶值、想將鑽石變現卻找不到好渠道的事情屢屢發生。 ”IDo銷售渠道負責人則認為,商家在銷售時就跟消費者講清行業情況比較重要,“這樣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糾紛,商家的信譽也能得到維護。 ”
鑽石賣成“白菜價”不可能
由於鑽石熱持續升溫,近期“鑽石星球”的發現和俄羅斯萬億克拉鑽石礦的公布引起全球消費者 “鑽石白菜價”幻想——不過,這顯然也只是美好的幻想。
佔全球鑽石交易量60%的比利時安特衛普世界鑽石中心(AWDC)的助理總裁公開表示:“全球鑽石不會降價,而中國將在2020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鑽石消費大國。 ”
“不過,雖然鑽石價格不會下降,但也不會飆升,總體狀況趨於穩定。”IDo銷售渠道負責人解釋,“全球90%的鑽石資源由四大鑽石巨頭掌控,他們相互牽制,價格壟斷不會出現,也就不會飆升。 ”他進一步解釋,鑽石價格由供求關系決定,在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的高需求下,鑽石價格近幾年不斷走高。近50年來,其價格每年在以6%-19.5%的速度增長。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2年1月份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限額以上金銀珠寶企業的零售總額達1837億元,同比增幅42.1%,其增幅高於17.1%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在中國的部分省市,這一數字更是高達70%以上。
近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穩定,鑽石婚慶市場需求旺盛,鑽石投資市場亦有所起步,穩定推動中國鑽石進口額的增長。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鑽石進口規模與排名第一的美國差距縮小,鑽石進口單價與美國基本接近。2011年1至11月,美國、中國、日本三大鑽石消費市場的成品鑽進口額分別為36.5億美元、18.3億美元、7.5億美元﹔2011年11月份,三大市場的鑽石進口均價分別為2024美元/克拉、1828美元/克拉、471美元/克拉。
拍賣和典當是目前變現主流
記者了解到,鑽石在國內變現,通常隻能通過“拍賣”和“典當”兩種形式。拍賣主要針對價值較大、本身較特殊,或者較稀有的鑽石﹔而典當渠道最多隻能拿回原鑽石60%左右的本金。
目前,僅有個別鑽石投資機構推出標明詳細回購價格的鑽石回購模式。因而,涉足鑽石人群需明確自己的初衷,再進行選擇。 “就投資而言,裸鑽的升值空間要大於鑽石成品,尤其是那些附加值大的品牌成品。有資料顯示,一般品牌的鑽石成品價格為裸鑽的3∼3.5倍,國內品牌成品價格在7倍左右,而國際一線品牌成品價格則高達裸鑽的11倍。” IDo銷售渠道負責人指出。
同時,由於鑽石投資周期相對較長,投資者還需承擔時間成本。“相較於一般理財產品,鑽石前期投資成本高,客戶投資收益無法立即實現。因而,鑽石投資隻能是投資者全部資金的一部分。投資前要注意考察鑽石公司的經營狀況、供貨來源、銷貨渠道、客戶群體以及后期服務體系是否健全等。 ”這位負責人坦言。
目前,在2012上海珠寶首飾展覽會上,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預測,中國將在2020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珠寶消費市場。業內人士認為,鑽石,正在從婚嫁信物向投資新寵過渡。從婚慶需求到投資大克拉裸鑽,再到鑽石信托,中國鑽石投資市場正在興起。鑽石升值雖然可期,但需避免因錯誤認知而陷入“遭貶值、變現難”的尷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