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貸款額驟降 央行稱高風險領域現“惜貸”(網絡配圖)
人民網北京8月14日電 (李海霞)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公布的金融數據顯示,7月我國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遠低於預期,同比環比均有大幅度回落。央行表示,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連續上升,金融機構貸款投放,特別是對一些信用風險集中暴露的地區和領域的貸款投放更為謹慎。
數據顯示,7月當月,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3852億元,同比下降45%,環比下降64%。另外,7月份社會融資規模2731億,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1.69萬億元和5460億元,同比、環比分別大跌86%和67%。
貸款需求不足 金融機構主動調整貸款投放進度
央行數據顯示,2014年1到7月,我國人民幣新增貸款額分別為1.32萬億元、6445億元、1.05萬億元、7747億元、8708億元、1.08萬億元、3852億元。
從數據可以看出,7月人民幣新增貸款創201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此回應稱, 7月金融數據不如預期,出現暴跌的主因是需求不足。
他表示,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佔據銀行貸款業務較大比例的房地產、政府投入等在減少,銀行應該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
央行相關人士亦對此回應稱,在“三期疊加”、經濟運行面臨一定下行壓力以及房地產市場正在調整的背景下,各行業有效貸款需求沒有過去那麼旺盛,6月份貸款大幅沖高消耗了較多的高質量貸款項目儲備,金融機構需要一些時間來補充。
不僅如此,7月人民幣存款減少1.98億元,也制約了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能力。業內專家表示,7月份存款季節性下降較多,存貸比有所上升,金融機構相應調整貸款的投放進度。
同時,該央行相關人士還認為,7月份金融數據的回落,與基數效應、今年6月份“沖高”較多以及數據本身的季節性波動等有關。“歷史上7月份歷來是‘小月’,2004年、2005年7月份貸款還曾出現過淨下降。”
不良貸款率11季度連升 銀行警惕高風險地區和領域
銀監會7月底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6944億元,比年初增加1024億元,連續11個季度上升﹔不良貸款率為1.08%,比年初上升0.08個百分點。相比2013年末,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5921億元,同比增加992億元,2014年上半年新增不良貸款已超去年全年32億元。
央行相關人士認為,“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已連續11個季度上升,信貸資產質量管控壓力有所加大,金融機構貸款投放,特別是對一些信用風險集中暴露的地區和領域的貸款投放更為謹慎。”
從分布結構看,不良貸款暴露集中於部分行業和地區。分地區看,新增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制造業和信用卡是境內新增不良貸款的主要來源。
去年至今,房地產行業和地方政府貸款風險與鋼貿、光伏、造船等產能過剩行業貸款輪番登上“舞台”,讓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不斷承壓,致使各季度新增不良貸款余額逐季走高,進而推高了今年的不良貸款率。
為降低銀行不良貸款率,銀行除了在高風險領域謹慎投放貸款外,人民財經還了解到,銀行正在採取各種方法處理不良資產,包括低價甩賣給資產管理公司等。
上海一家銀行風控部門人士向人民財經透露,某大行上海分行不久前將39筆總價1.9億元的中小企業不良貸款,1折處理給了資產管理公司,目的是為了“壓降不良,不然數字太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