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趙杰 李曉琴 實習生江子君
市民投訴
武漢市民劉女士是一名“網購達人”,幾乎每個月都要接收十余個快遞、包裹。東西買得多了,就難免遇到各種不滿意的情況,因此她每次都會額外花上一小筆錢,買上一份運費險,為可能出現的退貨減少一點運費損失。
近日,她通過淘寶在武漢一家服裝類網店中,購買了700多元衣物,進入到確認訂單階段時,卻發現,運費險價格竟然高達6元,更令她詫異的是,屏幕上顯示著“退貨可賠付6元”,“也就是說,投保6元,最終賠付也是6元,這樣的運費險到底有什麼意義?”劉女士說。
保險公司回復打太極
保費定價看客戶風險
那麼,淘寶等購物運費險,到底怎麼算出來的呢?
據了解,目前承保淘寶運費險的有華泰保險和眾安保險兩家公司。記者昨日以消費者名義咨詢華泰保險客服,對方稱,運費險保費是系統根據賠付金額、綜合風險自動計算,但當記者咨詢具體評估方式時,客服稱具體內容“涉及公司商業機密”,對於其中“復雜的風險評估過程”無法具體解答。
眾安保險官方客服的回復與淘寶服務中心的口徑相同:以物流公司相同路線最低首重價格作為每份保單實際保險金額及賠付基准,根據買家相應的風險因子收取運費險保費。劉女士的保費價格,也來自系統對此筆交易的風險控制指標的評估。
也就是說,運費險收多少錢,和買家的風險程度有關。那麼,如何界定一個買家是不是“高風險人物”?對此,眾安保險客服稱,決定風險控制指標的,包括投保金額、賠付數據,以及其它因素(比如交易商品類型、信用分類等信息)等,但“造成保費差異的關鍵屬於商業機密,不方便對外公開”。
賠付額度由距離決定
保額往往是入不敷出
昨日,記者就運費險的問題,咨詢了一位武漢淘寶店主。該店主表示,一般來說,消費者在網購平台上的退貨率越高,運費險的保費就越高,如果退貨過於頻繁,也存在被“拉黑”的風險,“如果最近一個月有一次退貨,一般沒問題,但是如果退過兩三次,可能就通不過審核,買不了運費險了”。
此外,淘寶規定,系統是根據買家的收貨地與賣家退貨地間的距離來判斷賠付額度,保險公司的回復也顯示,賠付標准由相同路線最低首重價格為基准。記者在淘寶客服提供的賠付標准表格中看到,如果湖北買家退貨,發往吉林、新疆等地賠付金額最高,為15元,湖北省內退貨,賠付標准為6元。
事實上,記者走訪發現,6元的標准並不能覆蓋全部的退貨費用。記者咨詢了圓通、中通、申通等快遞員工得知,即使是武漢市內的同城快遞,首重費用也要8元,“早就不是6元了。”一位快遞員告訴記者。
業內人士:運費險“半壟斷”並不健康
湖北省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定海表示,保險公司在推出這項業務前,會對自身的承保能力做出合理的評估,對於退貨的確過於頻繁的消費者,可以通過提高他購買險種的保費,讓消費者自己來衡量性價比。“這就類似於購買重疾險,一般老年人的出險率高,保費就更貴些。”在他看來,消費者的出險率升高,保費自然也會相應提高。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在天貓和淘寶上提供運費險購買的保險公司隻有華泰保險和眾安保險兩家,處於一種“半壟斷”的狀態。如果可以引入更多元化的競爭,或許消費者的選擇也可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