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美聯儲將召開議息會議 何時加息態度或更明朗
往年的6月是名符其實的黃金市場淡季,2015年,由於美聯儲政策趨向加息,更成就了貨真價實的“熊市”。
然而,淡季+熊市,並沒有妨礙中國市場的提前回暖:廣州日報記者調查了世界金品加工的基地——廣東市場,發現錢幣、首飾市場的回暖征兆明顯,部分產品的6月銷售量同比翻倍。企業、投資散戶與機構普遍看好下半年的市場。
專業人士提示大家:國際金價與中國供需概況的關系不密切,對於后市不必盲目樂觀﹔區間操作“紙黃金”、抄底金條做長線,仍是目前比較理性的黃金投資策略。
錢幣市場:成交量劇增
6月,錢幣市場的成交量明顯大幅向上。廣東粵寶的銷售總監葉永光說:“5~6月,我們多個品種的一手錢幣,銷售已經同比翻倍,環比則出現了20%~50%的增長。從4月上市的‘吉祥文化’金銀幣開始,新發產品的首批貨物均‘一搶而空’。”
九華山金銀幣今年5月初上市之后,出現了廣州市場兩年內未見的快速增價,其一手市場價格從4380元漲到現在的5680元,漲幅為29.6%。
首飾:商家提前備貨
而金銀現貨市場,也出現了進貨提前的現象。廣東深圳的水貝珠寶城,交易了全中國70%的黃金首飾,廣州日報記者本周採訪了該市場,也發現淡季進貨並不清淡。粵鵬金、金葉珠寶等幾家水貝的批發“大戶”(負責人)告訴記者:近期“抄底”的零售商數量大增,當次進貨量也有所增長,對於創新款式的黃金項鏈、戒指、手鏈尤其青睞。
期貨:資金做多意願強
廣州日報記者調查了廣東市場,發現期貨、T+D貴金屬品種的6月資金流入量增多,部分在股市“獲利了結”的資金也重新流回了黃金市場,雖然數量還遠不及1~3月流出的多,但趨勢已經比較明顯。廣東金礦的廣州營業部,6月“大戶”加倉的資金就高達3000多萬元。雖然目前建倉買入的人不算多,但場外“觀望”的資金數額驚人,如狼似虎地等待反彈。
資深投資者賴先生告訴廣州日報記者:散戶的“做多”意願比較強烈,普遍看好下半年的大宗商品市場反彈,而黃金、白銀是首當其沖被選擇的品種,因為金融屬性強、操作容易,大家也比較熟悉。
他的投資“老伙伴”李先生則說:“我們這些做職業投資的,都是逐利而居,哪個市場有前景就要去哪裡趕場,並且,最好提前一步。我已經在股市上獲利了,騰挪出部分資金關注黃金市場,也算是多元投資、減少風險。”
后市:股市獲利不妨拿少量資金博金市反彈
盡管出現了以上明顯的回暖征兆,多數業內人士對於下半年至明年初的國際金價依然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頂金貴金屬的夏宇飛認為:國際金價的主導因素是美元走向與美聯儲政策,供需關系僅僅是決定其走向的次要原因,中國需求是否回暖,對於國際金價的影響力比較有限。行至6月,國際ETF黃金基金依然在小步減倉,雖然步調較年初放緩,仍証明並不看好中線后市。
有鑒於此,從散戶投資的角度來看,不建議盲目“做多”與跟風買進,建議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美國方面的信息上,比如說本周召開的美聯儲議息會議上。
中線金價預期(3~6個月):7月淡季結束后,隨著美聯儲政策的逐步明晰,金價或有大幅反彈的機會,比較可能達到1400美元關口一線﹔但在此之前,繼續探底的可能性也存在,或能下探1100~1150美元一線。
長線金價預期(2年內):確認筑底需要2年時間,1050美元是比較確定的底部。2016年年底或重啟“牛市”,關鍵要看美元的實際走向。
當心:機構或反向做空
針對國內的回暖走向與國際金價的未來走勢,散戶下半年買金,還是應分門別類應對。金雅福集團的投資總監關思凡認為:首先,“紙黃金”仍是首當其沖的震蕩市選擇,可以區間操作,做多與做空,下半年依然可根據1180~1380美元區間操作。由於股市“牛”市延續的可能性較大,黃金投資機會成本高,“紙黃金”投資金額不宜超過15萬元。
而對於T+D、期貨類的激進投資,由於“看多”的情緒濃厚,機構可能反向操作,散戶必須當心。
股市獲利后,不妨拿出少量的資金分流投資,抄底買入紙黃金與金條,資金分配佔比適宜在20%~30%之間。
相關新聞
中國銀行 將參與LBMA黃金定價
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本周二聲明,洲際交易所(ICE)名下的洲際交易所基准管理機構已批准中國銀行參與LBMA黃金定價。中國銀行加入后,直接參與LBMA黃金定價的各國企業(或機構)達到了八家。
有機構還透露:包括中國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在內的多家LBMA會員單位,也有望成為LBMA黃金定價企業。
廣東省南方黃金研究院院長甄偉鋼先生認為:中國企業參與定價,標志著中國市場在國際黃金市場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有助於中國行使國際金價的定價權,中國市場供需關系對於國際金價的影響力也將提高。
國際銅價創新低
國內銅價回落5.5%
由於機構預期中國需求下降,國際市場上,紐約市場9月交割的銅期貨合約紐約本周二凌晨觸及了2.6275美元/噸,為3個月以來的最低位。9月交割的倫銅期貨合約單日下跌幅度高達1.6%。銅期貨的遠期溢價進一步擴大至31美元/噸,創自2013年10月以來最大溢價,表明市場的供應量短期仍然過剩。
國內期貨市場,銅價一個月的走勢也呈現出了大幅度下跌﹔在5月中旬,銅價一度因為機構做多而刷新了數月新高46200元/噸,而今回落了5.5%。國內大宗商品市場全線回落,機構預期再次反彈要等到8月。
廣州日報記者井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