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自贸区谈判将成重要推动力--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理财频道>>滚动

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自贸区谈判将成重要推动力

2012年12月22日09:51        手机看新闻

  在2012年经济体制改革的12项任务中,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是重要内容之一。其中,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和促进贸易平衡发展的双重任务在这一年有了不少新进展。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对记者说,下一阶段的改革进程中,我们提出要实施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而已经开启的中日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定谈判(RCEP)等是很好的契机,在谈判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恰恰可以成为我们改革的动力,中国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

  推进外资审批制度改革是核心

  一直以来,外商投资领域的改革都是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2010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被市场称之为“外资新政”,成为指导外商投资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此后两年内,《涉及外商投资企业股权出资的管理办法》、《涉及外商投资企业股权出资的暂行规定》、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的出台成为外资新政的重要补充。不过,最受关注的外资审批制度等改革却一度被认为非但没有放开反而有所收紧。继续推进外资审批制度改革依然是未来改革的重要领域。

  相关专家对记者说,已经启动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中,日、韩对把中国对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准入后国民待遇的承诺作为谈判的重要内容。这意味着,要求外商投资前放宽审批权和投资后没有歧视地享受国民待遇,如政府采购等内容。

  “中国商谈自贸区协定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正是我们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上述专家表示,从一定程度上看,自贸区谈判的过程也倒逼改革进程的加快。

  在外资投向方面,关于改革的表述是“落实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引导外资重点投向高端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投向中西部地区”。事实上,2011年出台的新目录已经明确了外资投向的导向。

  据介绍,国际上不少国家都采用“负面列表”的方式,即“不列入即开放”的模式,而中国则是“正面列表”的模式,对外资投向以鼓励类、允许类、限制类、禁止类进行描述。这也成为在自贸区谈判中他国对中国的诉求之一。

  专家指出,目前阶段,中国还无法接受对外资准入采取负面列表承诺的方式。我们在外资导向方面依然会按照新目录执行,总体上体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抑制产能过剩行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

  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也是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张建平对记者说,我国企业“走出去”这些年已经取得一些进展,接下来,相关政策法规体系需要更加与时俱进,以引导企业能够在东道国进行可持续的经营。“总的来说,‘走出去’方面,在构建政策法规体系,改革现有做法方面,我们挑战很大。”

  张建平说,在“走出去”的企业中,国企占比很高,如何规范约束这些企业使其进行合规经营,是改革的一个重点。而对于民营企业,我们鼓励其“走出去”,但是在便利化方面却面临很多体制性和机制性约束,阻碍了其步伐。比如审批、外汇管理、金融支持等,能否给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平台也是需要关注的。

  加大扶持进口促进贸易平衡

  外贸领域的改革重点是“稳定对外贸易政策,促进贸易平衡发展,继续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际上,近些年我国已经注意到贸易平衡的问题,“十二五”规划纲要就提出,要出口与进口并重。相关部委也实施了进口促进战略,加大扶持进口。

  今年以来,在外贸下滑的形势下,国务院出台了八项支持措施。其中不少措施是属于改革的部分,包括企业出口信保费用降低、出口退税提高效率、完善贸易便利化措施等,这些已经涉及一些体制机制问题,外贸领域改革有了新进展。

  张建平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在外贸依然是顺差,特别是在外贸形势不好的时候,萎缩得最厉害的并不是出口而是进口,所以说进口问题仍是下一步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如何通过国内配套政策的改革,确保进口增长,以实现贸易平衡,也是我们需要下大力气做的。

  在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制度方面,今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稳步推进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工作,强化分类指导,以解决种类过多、功能单一、重申请设立轻建设发展等问题。

  张建平说,过去十年,我们一直在利用WTO的开放,促进国际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下一阶段,我们提出要实施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

  怎样实施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张建平认为,要利用正在进行的中韩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定(RCEP)谈判。这三个谈判实际上标志着中国在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谈判过程中,遇到的投资、服务贸易等问题,都给中国涉外经济体制带来很多挑战,可以成为我们改革的动力,推动在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外贸领域的改革,从而成为改革重要的动力之一。记者 秦菲菲

(来源:上海证券报)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