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理财通将通过其提交的华夏财富宝基金赎回业务到账时间调整为赎回的第二个工作日,意味着理财通暂停赎回“T+0”。
消息出来后,市场人士给出了各种解读。有人认为这缘于基金公司垫资成本提高;有人认为这是监管政策收紧对“宝宝理财产品”申购金额带来的影响;更有离谱者认为这凸显了“宝宝理财产品”的风险所在。
在笔者看来,对于理财通暂停赎回“T+0”不必乱加猜测,更不应过度解读。改为“T+1”的赎回方式本身是一种正常回归,货币基金产品都是“T+1”,证券市场卖出股票的资金提取也是“T+1”,“宝宝理财产品”一开始采取的“T+0”方式本身就“出格”了。
目前,监管政策的收紧还基本停留在口头呼吁层面,并没有实质性变化。唯一变化的是一些商业银行下调了快捷支付额度而已,但“宝宝理财产品”签约银行众多,这对它们的影响并不大。
如果认为此举凸显了“宝宝理财产品”的风险,更是无稽之谈。理财通、余额宝的投资组合多为协议存款且占比很高,如果一定要说有风险的话,除非是银行倒闭的风险。但我国的银行破产条例尚未出台,现阶段股份制银行倒闭的几率几乎为零。因此,宣扬“宝宝理财产品”有投资风险,要么是不懂互联网金融,要么是别有用心。
从目前来看,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大型银行的“小动作”,都基本无碍“宝宝理财产品”的正常运转,真正对它们构成根本威胁的是利率完全市场化。一旦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彻底放开,它们的套利空间就荡然无存了。当然,到那时,我们也不应忘记它们对中国金融的良性搅局作用,以及对中国利率市场化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