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禁令对演出市场影响几何?《2013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透露
八项规定催生演出市场三大趋势票房总收入下降近一成 面对普通观众的低价票难买了 转战电视的明星多了
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编写的《2013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日前正式出炉。其中2013年演出市场总经济规模为463亿元,与2012年同项统计收入相比下降了9%。这一数字无疑成为了中央八项规定和中宣部等五部委文件的出台,挤掉演出市场泡沫、遏制行业奢靡之风的一面镜子。
票房总收入下降了
剧场空巢或闲置增多了
统计表明,2013年演出市场总经济规模为463亿元,与2012年同项统计收入相比下降了9%,下降近一成。这也从侧面证明八项规定等对2013中国演出市场挤掉泡沫、遏制奢靡有着显著成效。
据调研了解,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剧场全年平均演出场次达到100场以上,而全国其他地区专业剧场年平均演出场次约为58场,其中年演出场次达到50场以上的剧场只占总数的35%,剧场闲置和“空巢”现象普遍。
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剧场已签订演出合约或制定演出计划的项目有些也被取消或延期,同时,一些国有企事业单位往年惯常以赞助方式的团购、包场也纷纷撤销。如杭州剧院下半年被取消的预定演出占2013年上半年演出总场次的20%,因企业不再出资购买门票,票房收入下降30%;广东中山音乐堂前三季度因政府部门和企业取消预定演出17场,票房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20%以上。这也表明,剧场本身也存在功能性缺陷——不具备创作节目的能力,只能被动接受表演团体或演出经纪机构的现成项目;当项目源所受到的影响波及剧场时,剧场本身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
面对普通观众的低价票难买了
演出方囤票捂票加价票更显了
八项规定出台后,越来越多的观众通过票务公司购买演出票。如此一来,低价票难买、热门票炒高、黄牛扰乱市场的乱象日益凸显:
一是囤票、捂票,部分稍具人气的演唱会、话剧或是歌舞、戏曲演出,低价票在销售之初即显示为“售罄”,待中高档票销售良好后再陆续放出低价票;二是暗中联合中间环节炒票,部分演出商为牟取利益,将较好位置的票加价出售给黄牛,再由黄牛二次加价卖给消费者,原价2000元的门票被炒至5000元甚至上万元。例如,《青蛇》、《活着》等知名作品在演出时中低价位演出票根本无法通过票务公司买到,包括180元、380元在内的演出票几乎在上线的同时就被“抢光”。同时,票房不如预期的演出常会出现演出前低价抛售的现象,原价800元的门票经黄牛之手100元甚至20元售出。
无论高价炒卖还是低价抛售,这种倒卖有价票证的行为都违反了《刑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严重扰乱了演出市场秩序。维护观众权益、打击非法经营行为,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还更需作为。
公款邀请的明星少了
转战电视的明星多了
2013年五部委文件出台后,公款邀请明星之风得到遏制。按常理,明星的演出价格应该有所降低,但事实上,2013年演员的出场价并未回落。
报告认为,此前造成演员高价原因有二:一是前些年地方政府和企业不计成本邀请明星之风泛滥,抬高了市场价格;二是行业内缺乏规范,国内演出企业恶性竞争,为争夺热门演员竞相抬价,导致演出费不断上涨。至于2013年,由于各大电视媒体盛行明星参与的选秀节目,许多人在商演锐减的情况下转向出场费远高于商演的电视节目,致使演员的价格并未回落。
演员价高,直接导致演出票价居高不下,与观众消费能力严重脱节;进而使得演出实际售票率难以提高,演出与市场需求脱节。
而在欧美国家,演员的演出费不得随意上涨。相关行业组织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影响力的演员制定相应的市场价格规范。如果随意大幅提高或降低演出费用都会遭到行业的抵制,演员也将无法得到主流渠道的演出机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行业的整体利益、保持有序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