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金融监管者肩负双重使命,既要“防风险”又要“促发展”,监管使命考验着监管者的智慧。金融监管者既要为市场参与者订立规则、划定红线,对违反游戏规则的人施以惩戒、以儆效尤;又要在政策制定上打出提前量,体现前瞻性,引导行业按照制度定位健康发展。在现代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火车头的时代里,监管部门既要“踩刹车”,又要“轰油门”,只不过分寸需拿捏得当。
中国金融监管正处在这样一个经济爬坡过坎的敏感时期:“油门”轰大了车会失速;“刹车”踩急了又会制造颠簸,对于行业的发展都会是政策性的风险因素。所以,金融监管既是技术,更是艺术。
财务公司作为中国金融“大盘子”里不算起眼的“小菜”,背后却是代表中国经济发展各行业领军者的近200家大型企业集团。曾几何时,作为“企业办金融”产物的财务公司在草莽时代的金融生态里也曾野蛮生长,也曾风雨雷电。走过弯路,摔过跟斗之后重归理性与平和,归功于监管部门痛定思痛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通过顶层设计对行业重新科学定位。
2004年,银监会将财务公司定位为“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以下简称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此后,立足于这一定位,经过多年探索,财务公司作为集团资金池,作为“内部银行”,作为司库的功能作用越来越不容小觑。准确定位是一切业务开展的基础,而监管就是以行业定位为圆心,以业务范围为半径,画个圆圈,将财务公司的经营活动约束在内。
这个圆圈,就是应对于企业集团的资金需求、财务需求、金融需求,财务公司能够提供的服务。在有效边界内,财务公司能做的事、可做的事,很多很多。如何用好做足,是财务公司应当琢磨的,也是监管者乐于见证的。
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内部金融市场的“做市商”、市场化机制的维护者,要承担起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管理效率、彻底解决计划行政指令对资金管理效率损害的重任,仍然需要提高和强化风险意识、合规文化、市场化技术与手段。
近几年财务公司行业的迅速扩大,是监管机构应对实体经济需求,积极支持的结果,体现的是改革红利。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成立财务公司,财务公司在资金规模、业务需求、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也日益明显,行业发展格局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具有显著区别,因此分类牌照、分类监管是财务公司监管的主要手段。
在当前金融改革的背景下,未来监管的着力点,应当还是要放开、放活,改革现有政策中禁锢过多、约束过紧的部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凡是企业集团需要、财务公司能够提供并且能够控制风险的财务金融服务,应适度放开,还权于企、还责于企、还利于企,增强微观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能,提高企业集团国际竞争力。
(作者 张电中 系中国财务公司协会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