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消费者是上帝。对于中国近200家财务公司来说,其服务对象即消费者,是企业集团成员企业及其产业链客户,他们的需求,是财务公司发展的方向。
企业集团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管理模式与文化,对资金、财务和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千差万别,因此,财务公司作为一个群体,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及服务需求,也各有不同。但是,个性中包含共性,归纳起来有三大共同点。
一是结算、账户与现金集中,这是企业集团最朴素、最初始的需求,也是财务公司最基础的业务。通过账户及其头寸的管理,实现现金集中,形成企业集团“现金池”,并通过收支结算服务,提高结算效率,协助集团监控资金流量和流向。这一功能,也就是国资委认定的财务公司辅助管理功能的最基本体现。
要履行好这一功能,财务公司要在信息系统、业务流程、账户架构、管理体系等方面下功夫,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达到期望效应不现实,特别是对于规模较小的财务公司而言,会有相当大的困难。因此,国内外司库专家们对企业建立“内部银行”的忠告是,在系统建设等方面要量力而行。
很多企业集团为支持财务公司尽快做大,会倾向于强制所属成员单位将资金存放到财务公司。这一支持虽然必要,且短期效果极好,但长期来看,市场机制更能起到优化资源配置作用。如果财务公司不积极改善服务,在效率、流程、收益率等方面跟不上银行或其他机构,会降低成员单位的信任。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财务公司要提高定价能力,特别是存款和理财能力,以提高客户的“粘性”。
二是信贷服务及客户系统管理,即要为集团公司及其成员单位提供融资支持,这是财务公司最基础的金融功能。这一功能要求财务公司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源或渠道保障,不外乎两方面:一方面,内源融资,即“取之于集团、用之于集团”,通过尽量提高存款集中度,把集团内部分散在各成员单位的资金集中到财务公司这一平台,发挥规模效应,做大“资金池”,以满足贷款单位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外源融资,即通过集团外部市场融资,拓展融资渠道,保障内部资金供给,包括发债、证券回购、同业拆借、资产证券化、再贴现、转贴现等各类外部渠道筹集资金,为集团所用。
从国外相似功能的机构运作情况看,典型的如GE、西门子等集团都把财务公司当作融资和金融平台,集团背后提供信用支撑,由财务公司对外融资,然后进行其他金融活动。当然,从成本、安全和效率等方面考虑,内源融资始终是最主要的来源。银监会曾要求财务公司“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与信贷服务紧密相关的另一项功能是客户系统管理,这又与辅助管理功能相关。由于企业集团组织结构都比较复杂、管理链条长、旗下机构众多,集团总部很难清晰掌握所属机构的财务支付信用、创造现金实力、销售回款动态、资金周转效率等指标,因此,利用财务公司平台,为所属企业“建档”,并长期、动态跟踪,可以更精确、更全面地评价所属机构的信用状况、增长真实性、经营风险等情况。要履行这一功能,需要财务公司从信息系统、客户信用评价、资金定价等方面提高服务水平。
三是包括外汇、投资、产业链、保险等中间业务,财务公司在这类服务中大都扮演“桥梁”作用,利用自己的资质、队伍、系统等优势,培育增长点,满足集团内部成员特定需求。从企业管理链条看,除属中间环节的内部上下级管理外,还包括对前端上游供应商的管理和对后端下游销售终端客户的管理,前者形成企业的应付款,后者形成应收款,应收应付款管理如何做到及时、高效、有价值,是近年来国内外司库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财务公司拓展产业链服务的“蓝海”。至于中间环节的内部管理,除了前文所说的结算、账户与信贷管理之外,在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浪潮下,如何为成员企业管理利率汇率风险,也是财务公司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
广义资金管理也包括投资、保险,尤其是年金等的管理,对不少企业集团而言,如果内部专业金融机构不多,大都希望财务公司能承担起金融综合服务的功能。事实上,通过财务公司这一平台,企业集团既可以建设一个高效的内部资金融通市场,也可以有效改善产业链上的资金与金融生态,达到“内外双修、上下共赢”的理想效果。
产融结合对财务公司而言还远未结束。
(作者 王增业 系中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金融与会计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