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一:人文情怀
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战略布局同时展开,是王会生最为看重的两点。在他从“四位一体”演变到“三足鼎立”的战略布局过程中,同时提出了“以人为本“和“三为”理念,即“为出资人,为社会,为员工”。
在国投采访的日子里,能够感受到王会生的心中处处透露着对在职员工和离职员工的关怀和爱护。
王会生认为,以人为本就是要实实在在地关心员工,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需求。对退休的员工要象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关心他们的退休生活,文娱活动和身体健康;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员工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住得怎么样,生活上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对中年员工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关心他们孩子的上学、他们的亲戚有没有下岗的,生活上有没有困难。员工如果有困难,公司都会想办法给予帮助。王会生对员工无微不至的关心 ,令员工非常感动,国投的员工都亲切地叫他“会生总”。
在他豪爽的外表下,不经意流露出细微的对他人的关怀。几件小事,员工们仍然记忆犹新。一位员工就讲起过这样一件事:
国投大厦后面是残疾人联合会,旁边有一条小路,国投不少员工每天上班就从后边那条小路过来。有一天早上,这位员工开车快到残联门口了,一看前面是王会生的车,开得很慢。他很奇怪,会生总为什么开那么慢,再往前看,原来前面正好有两个残疾人,拄着拐杖走得很慢。这样走了很长时间,车慢慢地开,几乎停了,但是既没有按喇叭,也没催。后来他发现,这天是王会生亲自开的车 。
通常,王会生总是很早到单位,最晚回去。跟随他的司机也很辛苦。在周末用车的时候,他体谅司机们的劳碌,宁可自己开车,也不麻烦他们。
国投总部有500多名员工,有些员工根本见不到总裁,但细心的王会生非常留意公司的每位员工,许多员工生日都会收到他的祝福。
印象二:举轻若重
王会生笑称自己是个“举轻若重”的人物,他常常讲一句话,那就是用心工作。这几乎成为他的口头禅了。
在他身边工作的人,都非常用心地工作,因为他会随时批评他们。有时候他们会被批评得很难过,但是转眼,王会生就会发一个短信笑话给他们,让他们颇为感动。
也许是天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对来自领导的期望感到压力很大。他说,“我觉得李荣融主任讲的一句话很好,有些人干500亿资产的时候干得挺好,干1000亿就不行。我觉得我这个人就干1000亿以内的能干好,1000亿以外,总觉得摊子大,而且涉及的方面比较多,各方面的关系比较复杂。处理起来挺累,压力挺大。”话语背后,对自己承担的责任深感重大。
对同事们的期望,王会生也感到责任重大。他说,“公司越搞越大,大家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是任何一件事的发展不可能是线性的,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总有低谷。所以我一直在讲如何把低谷填得平一点,公司能承受得了,员工心里能承受得了的波动,这是我觉得压力最大的”。
作为千亿企业的掌门人,王会生不仅感到担负着对公司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还有强烈的社会责任。他说,“安排就业、依法纳税、捐款扶贫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但依法经营,讲究诚信,治理好公司,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更是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细胞健康了,社会就会和谐。每个企业就象是社会的一块砖,如果每块砖都是好的,就能保证社会的经济大厦不会垮掉”。
王会生认为:“作为一把手,自己要正,只有正才能压邪,你的私心越少,你才可以说任何人,如果你自己这些毛病都有,你说谁,谁也不听”。国投控股的公司,从老总到分工副总没有为招投标的事写一个条子的!”
国投的项目一直秉承的原则就是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在罗布泊钾肥项目中,国投公司不仅仅注重工程开发建设,还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始终将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
国投在实地考察中发现,罗布泊是“死亡之海”,生态环境异常脆弱,于是毅然决定只建一个工业区,在远离罗布泊的地方建设生活区,而不是就近建设,以免大量生活垃圾污染环境。同时,还通过高科技手段建立相对完善的硫酸钾生产和环保体系。
“能很坦然活一辈子,就算值了。”王会生淡淡地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