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暖冬房价微涨 北京多楼盘再现一房难求--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楼市暖冬房价微涨 北京多楼盘再现一房难求

孙建永

2012年11月22日08: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进入11月份,往年的楼市成交淡季却一反常态,部分楼盘“一房难求”,甚至有购房者反应要靠关系才能买到房。据中新网房产频道了解,不少购房者选择在近期看房,房价的不断上涨让他们有些后悔当初未能尽早买房。

  

【视频】20121119《央视财经评论》:房价会抬头吗?

楼市暖冬房价微涨(网络配图)

    进入11月份,往年的楼市成交淡季却一反常态,部分楼盘“一房难求”,甚至有购房者反应要靠关系才能买到房。相关机构统计数据显示,11月中上旬,全国54个主要城市新建住宅签约达到193310套。超过今年曾创造近2年新高的7月同期水平,成交均价也比10月份提高,楼市再现回暖迹象。据中新网房产频道了解,不少购房者选择在近期看房,房价的不断上涨让他们有些后悔当初未能尽早买房。

  售楼员:没有关系买不到

  11月份已经是北方的初冬季节,天气明显冷了下来。然而,近日来的楼市却未见往年的寒冷,北京多个项目再现“一房难求”的局面。昨天,购房者陈女士对中新网房产频道表示,前段时间看了不少楼盘,最近她相中了位于大兴的红木林项目,但是该项目最后一栋楼迟迟未见开盘。近日,陈女士又去了红木林并做了登记,但是被售楼员通知说,“现在基本上不太可能买上了,房源太少了。”

  记者以购房者身份咨询红木林售楼处,电话里售楼员介绍说,目前在售的只有200平米左右的四居室。记者询问是否有两居或三居的户型,售楼员开始说没有,停顿后又说有一栋楼有部分小户型。但是这部分两居和三居的户型都特别紧张,没有关系买不着房,甚至部分四居的都订出去了。据中新网房产频道了解,目前买房“走关系”的实例并非个案。

  北青网15日报道称,有业主反映说“又到了买房找关系的时候。”业主王小姐看中了北京北五环附近的某楼盘,但是却被告知她想要的户型基本上没戏,“一些有关系的已经提早预订了,没关系的就只能等二期开盘。”11月19日,北京晚报报道称,位于通州的金地格林格林项目上周末蓄客排号,当天上午10点时已经排了100多号。据购房者小郑表示,大冬天这么多人排号实在出乎意料,人们“像抢白菜一样买房。”

  看房犹豫 买房人后悔没有早点出手

  近日,中新网房产频道走访多家楼盘发现,京城很多楼盘尤其是刚需盘项目,吸引了不少购房者到访。

  上周六,房山项目金地朗悦开盘,销售主力户型为87平米三居,当天售楼处聚集了众多看房人和一期业主,某媒体看房团带来的购房者更是让售楼大厅热闹不已。同时,房山的中粮万科长阳半岛、首创新悦都等售楼处,看房的、签合同的购房者也络绎不绝。据了解,很多购房者通过购房团走访了很多楼盘,但出手都比较谨慎。

  参加看房团活动的李大姐向中新网房产频道介绍,看房看了那么久,房子没有买到,房价却是越来越高。原来,李大姐从今年3、4月份就开始到处看房,北京东西南北各区域的很多楼盘都看过,原本希望房价能再降一些,可是看到最后房价越来越高,李大姐直言“后悔当初没有早点买”。类似李大姐这样的看房人不在少数,吴女士在看过密云、大兴、房山等区域的楼盘后依然比较犹豫。另外,已经是第二次来到首创新悦都看房的王先生跟售楼员了解完情况后,依然没有下决心买,他说:“再看看,不行就买这里了”。

  楼市“暖冬” 房价现小幅上涨

  从购房人的看房热情可以发现,进入初冬季节的楼市似乎并未感到寒冷。据北京住建委和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11月中上旬,全国54个主要城市新建住宅签约套数达到193310套。超过了之前创造近2年新高的7月份同期,同比10月同期上涨幅度更是达到了42.24%,全国主要城市均达到了年内的新高。其中,北京11月中上旬北京新建住宅签约套数为9559套,同比上月同期上涨71.6%。

  成交量创新高的同时,房价也呈现小幅上涨。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自11月份以来,与10月热点成交项目重合的共有53个,这53个项目均价在11月出现上涨的有40个,占比为75.5%。11月的前18天里,北京新建住宅成交均价为21699元/平米,相比10月 成交均价20236元/平米有所上涨。

  全国楼市成交量的上涨是否会引发房价的跟涨呢?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对中新网房产频道表示,目前楼市调控成果来之不易,也让市场和房价都平稳了下来,但同时房价出现快速增长的风险让然存在。对于近期房价上涨原因,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2012年的市场最高点出现在往年淡季的7、8月,在9、10月开发商供应不积极。而市场少数供应的刚需房源,去化率非常高,整体成交量减少与供应不积极有明显关系。另外,大部分开发商在上半年的“以价换量”后都完成了全年销售业绩,整体资金情况好转,目前多调高售价,整体价格继续微涨已经成为定论。

 

 

(责任编辑:薛白、乔雪峰)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