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原经济区规划发布,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协调发展,2020年实现收入倍增。经济之声评论:中部崛起再添新引擎。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在国家提出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第七年,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了《中原经济区规划》,这是继国家出台指导意见后,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又一大手笔。
规划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具体范围,包括河南省全境,河北省邢台市、邯郸市,山西省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阜阳市、亳州市、蚌埠市和淮南市凤台县、潘集区,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和泰安市东平县,区域面积28.9万平方公里,涉及人口约1.7亿,相当于巴西的总人口。中原经济区规划提出了"两不三新"的指导思想,即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纵观全国的经济版图,中部地区相对于其周边地区曾发展缓慢,而在2011年,中部地区投资占全国的比重比2002年提高了5.5个百分点。在国家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的带动下,中部相对于东部的比较优势正在显现。这次,国家发改委发布《中原经济区规划》,对于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作用值得期待。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国务院参事汤敏作出评论。
这次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中原经济区规划》,涵盖了中部地区五省三十个市和三个县,相当于巴西的总人口,范围相当大。关于中部发展,国家已经有"中部崛起"这一战略提法。《中原经济区规划》可不可以理解为是"中部崛起"战略的细化?
汤敏:中部实际上是中国目前发展比较快,而且非常有发展潜力的一个地区。中部不但是我们的粮食的主产区,还是我们人口的大省,主要人口集聚的地方,另外还有地域的优势。过去我们都是出口,所以沿海比较具有地域优势,现在我们以内需为主,中部反而到西部到各地方更近,所以它的地域优势也反映出来,应该是逐步大发展的时候了。
纵观整个中部地区,之前已经有类似的区域发展规划,比如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皖江城市带等等,都体现了区域抱团发展的思路。新的中原经济区规划,又是一种怎样的有益补充?这对于整个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又有什么样的作用?
汤敏:我想一个是范围比较大,长株潭、武汉经济圈,这个范围相对中原经济区来说还是比较小,这是跨五个省、30个市规模非常大。第二个,这个领域里要做到两不三新,怎么样能够在不损害粮食安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加快发展,这些都是新的一些提法和建议,都是具有相当大的挑战的,这些中原经济区以城市化为主的,它就有所不同,它是覆盖整个大的经济区的。
中部地区,我们的第一印象是集中了很多资源大省,比如河南和安徽的粮食资源、山西的煤炭资源,以及各省丰富的旅游资源等等,这次中原经济区规划明确提出,未来的发展要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实现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如果不过分利用粮食或者煤炭等传统资源优势,对于这些省、市、县又要怎样发挥自己的长处呢?
汤敏:粮食优势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劣势,因为粮价的问题、粮食产量的问题。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种粮大省,种粮大县都是亏损的,或者是发展比较慢的。在新的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规划里,怎么样把优势真正的还原成优势。我们在仅有粮食,仅有地现在来看是不够的,所以要把新型的城镇化、工业化需要发展起来,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再把农业的现代化。用传统的农业,小康或者说温饱是可以,但是真要富裕,真的要进一步的发展就有很大的制约。所以这个新型的城市化,新型的工业化在中部怎么样进行,这个是中原经济区的一个最大的挑战,当然也是最大的亮点。
规划还提出,到2020年,中原经济区居民收入实现倍增,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万元,这对于当地百姓来说是非常鼓舞人心的。我们知道,相对于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中部的追赶势头虽然很猛,但基础薄弱,在这样的背景下,既要发展经济,加大基础建设等方面的投资,又要保障民生。中原经济区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扬长避短获得快速发展?
汤敏:中原经济区的优势,第一个是人力资源,我们有人的优势,在过去在劳动力过剩的时候,大量的中部的劳动力转移到东部去,现在全国范围内劳动力短缺了,中原的这些人力优势就变得真正优势了。为什么富士康要搬到河南去,就是看人力的优势在里面。第二个地域优势,在过去我们沿海战略是走出去,将打通国外去的商品的这种模式下,我们是有劣势,但是我们现在以内需为主的我们就成优势了,像这些都是我们又是怎么样发挥起来,怎么样通过吸引更多的投资,把这个优势跟真正的产业结合起来。
(来源: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