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不断以配方升级等噱头提价。新华社发
一罐900克婴儿奶粉三年内从300元攀升到600元,“配方升级”、包装瘦身等花样百出
“三年前,一罐900克的婴儿奶粉卖到300多元,我都觉得很贵了,没想到现在最贵的奶粉售价已攀升到600元,这让我们作为普通消费者,怎么承受得起哟。”昨天,一位广州妈妈向记者抱怨说,国内洋婴儿奶粉价格年年上涨,有的一年涨一次,有的一年涨两次,售价节节攀升。
记者日前走访广州市场发现,目前在广州各大卖场、婴儿专卖店里销售的婴幼儿奶粉多个品牌都推出400元一罐以上的高端,甚至近600元/罐的超高端产品,多家卖场负责人称,奶粉价格越贵越受人追捧。亨氏大中华区总裁司马瀚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奶粉价格是世界最高的市场之一,但奶粉价格高并不等于质量最好。有业内人士认为,洋品牌们利用中国消费者不成熟的消费心理,不断强化“越贵质量越好”的消费理念,人为制造多种噱头提涨。
现状 中国婴儿奶粉全球最贵
中国婴幼儿奶粉全球最贵已成为业内外共识。
记者昨天走访广州部分卖场看到,多个品牌争相推出多种所谓价格越来越贵的高端、超高端新品。在广州天河北路的华润万家超市,记者看到货架上摆售的新加坡进口惠氏启赋婴儿配方奶粉,1段900克售价为408元;法国原装进口的合生元超级呵护婴儿配方1阶段奶粉售价为486元;丹麦原装进口雅培有机珍品菁智婴儿配方奶粉1阶段售价435元。在另一家,记者看到有一款宣称原装进口的婴儿奶粉产品,售价为598元。
一家大型连锁超市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消费者购买200-300元奶粉最多,价格在400元以上的奶粉也比较受欢迎。
广州妈妈杨小姐告诉记者,她经常通过代购方式购买奶粉,原因是国内的奶粉价格太贵了,以德国原装进口的特福芬有机婴幼儿奶粉为例,其中2段在国内售价为360元600克,但她托朋友在德国当地购买,2段价格约为10欧元,折合成人民币仅81元,国内售价为德国的4倍多。
据AC尼尔森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市场,位于200元-300元价格区间的高端奶粉销量最大,占到总销售量的42%。但另一个趋势则是,300元及以上的高端奶粉销量增长十分迅速,从2011年的4%已经提升至今年3月的9%。另一资料显示,在全球高端奶粉销售中,中国占比已经超过90%,全球平均则低于60%的水平。
探因 “越贵越好”消费观推高价格
最近,雀巢“超级能恩婴儿配方”奶粉突然瘦身,包装由原来的900克变成800克,价格仍保持在351元不变。有消费者计算,此番雀巢奶粉“瘦身”,变相涨价幅度达11%左右。这也是今年以来雀巢奶粉二度提涨,今年4月,该品牌旗下奶粉已平均提涨10%。
事实上,包括美赞臣、雅培、惠氏、多美滋、雀巢等主流洋品牌婴儿奶粉近年来已形成“每年一涨”或“每年二涨”的惯例,奶粉售价持续递增,一罐900克的奶粉或以配方升级,或以换包装等名义争相“奔四”、“奔五”,甚至“奔六”。值得关注的是,记者发现,这股“拚高价”风气目前正在悄悄从婴幼儿口粮中最重要的一段奶粉,向二、三、四段奶粉蔓延。
国内婴幼儿奶粉价格节节攀升,始于2008年国内乳业爆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内本土奶粉集体遭遇诚信危机,洋奶粉趁势大举抢占国内市场份额,同时在价格上也不断“创新高”。
“中国婴儿食品价格居高有两个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本土很多消费者,认为价格越高,感觉这个产品的质量就越高。如果推出一款价格偏低的奶粉产品,反而不一定能为当地消费者所接受。”亨氏大中华区总裁司马瀚分析,消费者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思路,似乎价格越高,质量越有保证。
另一个原因是,国内奶粉产品供应链长,经销环节多,也造成国内商品价高。司马瀚解释说,如从生产商到商店,过程中就有很多经销、批发、零售环节。再加上某些生产厂家在整个价值链的环节希望获得更多盈利,这就让最终的消费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
质疑 洋奶粉制造噱头提价
有业内人士质疑,洋品牌们在国内争相“拚高价”,大多是人为制造。该人士担心,目前洋品牌们利用中国消费者不成熟的消费心理,不断向消费者强化“越贵质量越好”的不正确消费理念,将会使国内奶市场发展不健康。
“食品更高的价格不一定等于更高的质量。”司马瀚强调,更高的价格不一定等于更高的质量。“关于价格与质量,有一个上升的曲线,到一定峰值后,价格再上升也不一定等于质量的上升。”
“高价格不一定就意味着高品质。”美赞臣总裁和首席执行官Golsby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同样指出,市面上有一些公司利用了社会上消费者觉得高价格等于高品质的想法来获取利润,“我们给中国消费者的建议是,向营养专家咨询到底什么样的产品更适合孩子。”
国内乳业资深专家王丁棉曾一针见血指出,一些洋品牌奶粉在中国市场奉行两个经营原则,一个是高价,一个高利润。“内地洋奶粉与国外奶粉的价格差之所以这么明显,是因为其在中国市场一开始就以高价来确定市场定位,并不断谋求高利润。”此外,相比洋品牌奶粉高达80%到100%的毛利率,国产品牌奶粉的毛利仅为40%上下,其纯利更是难以相提并论,但在生产成本上,国产品牌奶粉并不明显低于洋品牌奶粉。
亨氏大中华区总裁司马瀚认为,让消费者支付高价购买奶粉,这样的格局不可持续,“随着中国本土的乳制品行业越来越快速发展,取得越来越高的可信度,市场的竞争必然会更加激烈,从趋势上来看,会带来价格的下降的。”他表示,亨氏希望能“慢慢地”说服消费者,并在中国执行“价格合理”的策略。记者 欧志葵 实习生 黄海霞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