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国:解决外贸问题应先改变制造业的发展环境--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霍建国:解决外贸问题应先改变制造业的发展环境

2012年12月29日16:05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 彭亮)29日,在2012财经战略年会主题分会“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上,商务部研究院院长、研究员霍建国表示,支撑外贸发展的不是外贸本身的问题,是制造业的问题,制造业竞争力和劳动生产力决定了外贸。所以要想解决外贸问题,应该改变制造业的发展环境。

以下为霍建国发言全文:

我就谈一点外贸的看法。我理解历史上看外向型经济还是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是它主要的内容,当然后期外向型经济的概念逐步在扩大,包括产业升级的治理,包括走出去。单纯从贸易的角度讲现在有一个趋势,现在强调内需为主,外贸在发展过程当中消耗了大量资源,效益又不高,批评外贸的声音还是不少,我们还是要坚定外贸发展的信心。

去年讲外需的时候,我们也在讲稳定份额,外需不好搞,但是要考虑目前已经产生的变化,就是在05年之后,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外贸的结构和质量、效益已经在发生变化,所以我是觉得市场还是决定一切,要关注这些变化。今年广东和江苏的差距,以及江苏和山东的差距,如果让我总结,我认为广东转型升级起步早,江苏是上半年负增长了之后突然感到紧张才全体动员,但是江苏有特殊情况,有一个光伏产业重创的问题,还有船舶不景气的问题,从去年4季度到现在,现在广东8.2,江苏是3.8还是4,河北是负的。现在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这个结构在迅速产生变化,加工贸易在急速下降,现在进出口比例可能还在38,但是单从出口已经到32%点几,加工贸易控制在1/3还是比较合理的结构,问题是如何实现转型升级的问题。

我们觉得现在应该对我们发展外贸认识的更清楚一点,支撑外贸发展的不是外贸本身的问题,是制造业的问题,制造业竞争力和劳动生产力决定了外贸。如果外贸竞争环境条件的变化,也是由于这两年中国制造业不景气造成的,制造业大幅度回落,从增长16%、17%的高点,回落到14、15%,现在维持在10%,所以现在制造业投资回报率仍然是很低,是3到6,理财是4.5,企业没有必要冒这个风险投资搞实业。所以要想解决问题应该改变制造业的发展环境。“十八大”已经说的很清楚,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像这些怎么调整。而且我们的制造业去年超过美国,刚刚超过,我们自己就觉得自己不灵了,现在很多人都说我们的制造业困难重重,很难继续往前发展的。1825英国成为全球最高的制造业大国,它的最高市场份额到了40%,美国在1889年超过了英国,它最高的份额是43%,日本也是在83年之后制造业竞争力数字显示是他在全球制造业前多少项创新里占了一半,中国现在的制造业只不过从规模和整个布局、产能产量上刚刚进入到第一,刚刚确立了规模优势,往后是制造水平的问题,所以这是一条线,我们应该对它有信心。为什么不敢想象我们外贸出口市场份额是18%,商务部不敢想,但是今年我们是到了11.1%,前两天公布是去年10.4、10.5,到了11.1%,到“十二五”可以到13%的水平,整个全球贸易才增长2.5%,所以我们的发展潜能还是有的。

再一个是如何实现创新发展,怎么构建新的竞争优势,这是需要我们研究的。大家都在说转型升级构建新的竞争优势,我本人理解转型升级不意味着我们放掉手头都去搞光伏产业,都干中高端。对于企业来讲认真干好你的产品,你这个产品能够有附加值,投入产出能够有效益,本身就是在转型,在升级,企业微观上应该这样理解。国家的转型升级有一个总的考虑一二三产的布局问题,或者是中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问题,企业不管干哪行,做好你这个产品卖出去了,如何再做出品牌来,像苹果似的能够获得超额利润,你就做的很好,所以对于构建新的竞争优势确实应该好好去研究。

现在讲的比较多的就是进出口平衡,但是我觉得还没有讲到位。进出口平衡是从量上讲,扩大进口,一方面满足国内的技术更新需要,另一方面平衡掉失衡,但是实际上真正的外贸价值是在于如果你能够处理好通过进口作用于国内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使得这个产业再能够出口,然后你再进口,再装备,这种良性循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有一个非常默契的配合。过去是属于很多投资领域肯定不审批,不同意他干,只有国企才能干,民营不能干,所以他只能干鞋和袜子,所以导致产能过剩,涉及到投融资的改革问题。

从走出去看,现在确实苗头不错,今年11月份是620多亿,增长25%,全年超过700亿。比较好的一个现象,像三一和中联在美国和加拿大收购这些中小型制造业,很多中小企业本身也有他产品的销售渠道,也有他独立的技术,收完了之后技术上至少借用一部分,同时市场上可以把你的产品和他的产品融合在一起有一个市场的促销,但是这是需要一个经营能力,就是把走出去和构建海外的营销网络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们不可能全部自己去布点搞自己的销售网络,这是一个捷径。当然有的企业也可以在海外拓展下游的营销网络,所谓新的竞争优势,老的经常说都是集中在制造业,走向两头就是新的竞争优势,上面走困难,下面可能更容易一点,要加快这个进程。包括外资,我们都应该放开一点思路,外资现在一个是盯着服务业,一个是盯着关键领域的市场需求问题,我们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关起门来自己搞,还是要有合作合资问题,适当开点一点会加快这种发展。包括现在援外和工程承包怎么结合起来,怎么样培育一些跨国公司,所以这些方面是需要下工夫的。但是对于企业来讲就是认认真真把产品经营好,有改观,有效益就是好事。

最后关键还是在市场化改革,要想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发展能力的话,需要配套改革。上午刘伟讲的是大的改革思路,但是从目前制约发展的首先还是制造业,制造业整个的发展环境是有问题的,信贷也好,资源也好,投融资政策也好,所以我一直主张投融资体制要继续放开,要允许各种不同的经营主体有选择的投。包括汇率要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效果非常好,不要配合美国给他一个升值,没有必要,就认认真真尊重市场规律,该升值就升值,该贬值贬值,效果就已经很好了,企业也基本认帐。而且相对这两年偏紧一点的环境,只要把市场环境改造好了,企业反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加快转型升级,效果会比你去重点支持一部分来的还快。汇率利率市场化涉及到人民币汇率问题,靠安排解决不了人民币汇率问题。当年和苏联东欧就是搞这种安排,那时候欠的帐永远做不平,现在没有必要做这样走。小量起步也可以,在金砖国家里推也可以,但是要试点。

另外是关于贸易摩擦问题,像欧美是冲着我们竞争力强的产品下手,哪个企业起来打你哪个,但是我们真正的被动还不在这里,我们真正的被动是人家经常在场合拿出你的文件,对出口企业要支持多少钱,或者给创新型企业要贴多少钱,这些东西非常被动,我们现在也没招。再一个,从骨子里讲,这些东西我们到底对它是什么样的看法,公平竞争要不要,还是要维持一部分重点企业优先发展,还有银行信贷公开透明,确实值得我们研究。如果在有些方面调整调整,会变得稍微主动一点,不至于像目前那么被动。贸易摩擦应对是另一套体系的问题了,就不多说了。

还有是国内统一大市场分为是一个大问题,我们现在老在说要鼓励我们的企业创造更多的跨国公司,我在想一个公司国内贸易流通或者是制造业和流通业都不可能,跨一个省收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做到,怎么培养出你的跨国公司来,所以制造业和流通业之间是有障碍,地区和省市之间都是有限制的,中国要想成为真正国际上的跨国公司,能不能把国内的问题先解决,允许企业跨省市收购兼并,允许制造业深入到流通业,流通业可以深入到商业,先把这些障碍打通一下,这也是属于市场要素资源配置问题、市场秩序问题,有时候构建可持续发展上是需要改革的。短期看,构建一些新的竞争力也是比较明确的。关键还是在于重视,现在确实不能放弃掉外贸外资,对地方省市来讲,他们就很清楚抓项目,抓一个外资,一个指标就上去了,再一个是抓出口,但是国家层面看觉得出口出多了反而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出口过去对于国民福利贡献不大,那是以前,现在发现了这个问题,就要解决这个问题,如何构建竞争力,如何通过贸易的福利来使得国民收益更大一点。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彭亮、李海霞)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