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元旦,随着2012年一起走进历史的,除了玛雅人的“世界末日”,还有陪伴中国人近30年的第一代身份证。身份证从无到有,从第一代到第二代,方寸之间浓缩的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
转变:从户口簿到身份证
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中国公民第一代身份证自2013年1月1日后停止使用,伴随中国公民28年的第一代身份证将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一个时代“封存的记忆”。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第一代身份证”产生之前,中国公民缺少一张能够随身携带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外出都是拿户口簿来证明身份。1984年起,中国开始为公民颁发第一代身份证。1986年4月6日,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自此,中国通过实施居民身份证制度,开始对居民实施户口证件化管理。
黑龙江省绥化市“60后”市民李庆丽回忆说:“那时的身份证是塑封的卡片,黑白照片,姓名、出生年月啥的还是用手写的。第一次领到证时挺兴奋的,手上有了一张小小的身份证让办事出行确实更加方便快捷。”
居民身份证从无到有,是中国居民户籍管理制度的一个飞跃。然而,受经济技术条件限制,第一代居民身份证在制作和使用中的缺陷也日益明显,制作工艺繁琐、防伪性能较差等问题一直为人诟病。天津市公安局南开分局户证科副科长张洁说,一代证的印刷和照相翻拍技术塑封而成,比较容易被伪造,而二代证则含有电子芯片等高科技,可以被机器读取,同时彩色的人像看起来也比一代黑白的身份证更舒服些。“二代证升级之后,全国联网系统开始建立,身份证也开始能够描述一个人的流动情况和生活变化情况。”
王洁表示,2004年开始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换发,到目前为止,全国有超过11亿人领取了二代证。2013年1月1日起,公安部门还将在全国推进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工作,身份证中存储的个人信息将更加全面,对人的识别将更加精确。
浓缩:方寸之间折射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变化
“身份证从无到有,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二代,不仅是简单的个人身份证明变化,方寸之间折射的是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提高。”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张宝义说。